犹太人为什么不来中国发展做生意赚钱?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非常聪明的民族,一个是中国人,再就是犹太人,以色列就是以犹太人为主所建立的国家。中国人与犹太人的渊源非常深,但是真正有交集的还是在近代近十年的时间里。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以色列对中国的援助是无私的。就比如唐山大地震时期,他们就给中国捐助了一个亿的美元,要知道那可是40年前的一个亿的美金!在特拉维夫有树立着一座纪念中国人的纪念碑,而且很多以色列人为在以色列的中国人提供者免费吃住,那么这是为何呢?
二战期间有很多犹太人来到上海避难,后至别国。在中国期间,因为种族关系而被迫聚集在一起,上海人大都给他们送粮食维持他们的生计。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以色列的建国功臣。因为中国人在50多年前帮助过他们。二战期间,主要接纳犹太人避难的地区是哈尔滨和上海。2万多犹太难民和居住在虹口的10万中国人在狭小的空间里,度过了二战艰难岁月,留下了难忘的真情;在哈尔滨,约接纳有2~3万犹太人避难。加上其他地方的未统计数字,应该在5万人的范围内。
中国接纳的犹太难民超过加拿大等5国接纳的总和,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顶着巨大压力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1、知道感恩的犹太人
何凤山上任时,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纳粹德国肆虐横行,掀起反犹恶浪。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总数约18.5万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赶不走的则在集中营里成批屠杀。因此,对奥地利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不能离开就意味着死亡。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但不少国家都“强调自身困难”,相继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没有结果。何凤山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之门。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在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签证”,从而逃离欧洲去了中国,或转道上海去了美国、巴勒斯坦、澳大利亚等地。引起了纳粹当局的不满。纳粹以中国总领事馆的房子是犹太人的财产为借口,没收了房子。何凤山就自己掏腰包,迅速把领事馆搬到了另一处很小的房子里,坚持发放签证。
何凤山到底向多少犹太人发放了签证,至今尚无准确数字,只是以找到的签证号码推算,至少是几千份。一位幸存者1938年6月得到的签证号码为200多号,另一位7月20日的签证号码为1200多号,而汉斯克劳斯的签证日期为1938年10月27日,号码为1906号。1938年纳粹的“11月大屠杀”之后,申请签证的就更多了。到1939年9月,70%的奥地利犹太人已外逃,我国上海收容的犹太人就达1.8万人。由此推算,所发签证至少是几千份。古巴等地还有一本书中说,有4000名维也纳犹太人拿着到上海的签证逃到了巴勒斯坦。现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格随父母逃到上海时还只有6岁。他在上海接受了音乐启蒙,学会了拉小提琴。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现任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的父母也是。
2、犹太人在中国题材的话剧
何凤山救助犹太人的壮举,直到他过世后才公诸于世,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从1937年到1939年,上海被日本占领,犹太人进入上海无需签证,研究人员难以想到驻欧洲的中国外交官能有此等壮举。二是二战结束后中国陷入内战,以后又由于各种政治因素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关于中国人救助犹太难民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开展起来。
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犹太人为什么不来中国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中,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帮助数千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壮举被公诸于世。2000年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一个名为“生命签证”的展览,介绍二战期间各国外交官救助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实物和资料,最先介绍的就是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之后,这段尘封了60年的历史终于大白于天下。为什么犹太人在中国走不通?
犹太人是这个世界上公认的最聪明的种族之一,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奥本海默都是犹太人,而且犹太商人也遍布世界,占据了世界大量的的财富,但这个种族却遭到了希特勒的反感。二战期间,希特勒对犹太人展开了疯狂的屠杀,犹太人在欧洲面临生存的威胁,犹太民族甚至有了被灭族的风险,无奈之下,犹太人只好向世界各地流亡,而中国上海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流亡地。
当时上海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它是一个不需要签证就可以自由进入的城市。上海自清朝末年就出现的租界完全由西方人管理,中国政府无权管辖,所以被称为“国中之国”。中国人不能随便进入,但是西方人却可以自由进出。1937年,日军侵入上海后占领了非租界区。此时,中国政府撤出,汪伪政权尚未建立,而英法等国只是租界的管理者,并没有权力发放签证,如此这般,租界就形成了三不管的局面。这无形中为慌不择路的犹太难民打开了方便之门。越来越多的被逐犹人挈妇将雏,不远万里,辗转逃亡到上海,将其当做第二故乡,据统计高峰时期在沪犹太人超过2万人。
犹太难民的境况引起租界内外各界人士和中国民众的同情,中华济难总会等慈善机构几次发动人民为犹太难民募捐。上海租界里的犹太侨民也几乎都坚定地支持中国军民的抗战,他们经常参加美、英等国侨民的集会和示威游行,犹太人社团也多次单独发起声援中国的活动,犹太侨领艾尔克曼几次在租界内的报刊上撰文直斥日军侵华犯下的罪行。国民政府亦有一个中国版的“东方以色列计划”。1939年2月,时任立法院院长的孙科正式提出议案,建议在大后方云南划定犹太人聚居区。此建议得到德籍犹太实业家拜尔格拉斯响应,他拟订计划,初步设想将十万人移居中国。只是还在讨论之时,战事日益艰苦,中国自身难保,沿海城市全部失陷,大规模收留犹太人的计划终未能实施。
当时为破坏中国的犹太人安置计划,日本人也曾制定过相关的对犹政策,他们曾制定了一个叫做“河豚鱼计划”的阴谋。阴谋旨在全球各地的犹太人立即开始向中国东北大转移行动,颠峰时期,在整个东北犹太人大量蜂拥而至,仅哈尔滨一地就有近三万犹太人。 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租界,但是不久内战爆发,经济恶化,犹太民族转而寻求在中东建国。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是建立在别人的国土之上,年年战争不断,而后向散居在全球各地的犹太人发出回国号召,希望可以回国建设家园。这些都促使滞留中国的犹太人加速离开中国大陆。
另外,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丧失了商业空间,犹太人几乎走光,但因当时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向苏联的外交政策,还留下了少数俄国犹太人。到了三年饥荒、中苏交恶及至文革爆发,剩下的这点犹太人也全部跑光了。改革开放后,才陆续有犹太人来沪经商、留学,但已谈不上聚居。上海犹太人如今建立了颇多国际联谊组织,较为知名的是总部设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前中国居民协会”,其成员70%来自上海。这些组织时不时举办些纪念活动,缅怀上海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