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广州二模语文二测15篇标杆作文评分与点评,附作文题解析与写作指导

日期:2023-04-22 11:37:56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文章开篇即紧密结合材料,且有较好的观照现实意识,将行文指向性框定在“伟大复兴”

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身边“跨界者”的勇气固然值得肯定,但更应鼓励的是“守界者”兀兀穷年的沉潜蓄力之精神。观点清晰,立场鲜明,凝练有力。

第二段紧承开头,对于当代“跨界者”的广泛涌现,进行社会发展层面的纠因分析——“宽容的社会环境降低了试错成本”,从而使更多人勇于延伸生命的广度,凸显了考生的思维深刻性。进而结合语言文字运用的材料,从钟扬的跨界视野与行动切入例证,由此及彼,论证人们得以跨越生活的柴米油盐与诗词的风花雪月,参差多态与兼容多元是可喜的。此段贵在并没有“搬用材料”,不囿于机械套用或扩写的窠臼,有思维层面的明显归纳提升。

第三段阐释“跨界”与“守界”的区别,加以权衡,“更应肯定”是非常精准的表述,

本段完成了对于两个关键词的对比、考量、斟酌,并不否定“跨界”的意义,只是更应肯定专注于深度的精神。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现思辨精神——“绝非闭目塞听、眼界狭隘”,而是“自觉求深求精的决心”,从胡晓春到张桂梅,无不是由于执着扎根与沉潜坚守,成就了自我伟业,亦成就了今日之中国。

第四段再进一层,结合当今时代,彰显青年身份,我们应摒弃对于所谓热门专业趋之若鹜的追逐,应注重基础学科,使冷门能够升温,使绝学得以赓续,尽管确实拥有“跨界”的选择,但也应担负起祖国复兴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挺身而出,坚守笃行。至此,文章完成了“如何取舍”的任务,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第五段呼应标题,重申观点,收束简洁有力。

本文能够准确理解且综合运用材料,理据阐释有序工整,注重在比较中做出选择,逐层分析了选择的条件与前提,逻辑严谨,思想深刻,倾向明确,视野开阔,笔力遒劲。略有不足之处在于:文章论据类型略显单一,结尾较为仓促,但仍不失为一篇非常优秀的考场作文。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评分:19+19+20=58

2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采用演讲稿的形式,一方面显得新颖别致,另一方面与读者造成对话感,更容易打动读者,征服读者,并且显示出较为强烈的现实意识和针对性。

文章一开篇照应材料后迅速针对演讲对象,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守界者才应是我们的毕生追求”。

第二段随即深入分析“为什么我们不追求跨界者而应成为守界者呢?”此文段从两个方面析理:精力有限和能力有限决定了我们更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即将“守界者”作为我们必胜的追求。行文干净利落,切中肯綮。

第三段进一步对跨界者的勇敢和守界者的勇敢进行权衡,举樊锦诗、叶嘉莹和许渊冲的例子详细阐述了守界者的勇敢的具体体现。

第四段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相对辩证地思考,在留有余地的同时进一步肯定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中学生应该怎么成为一个守界者。

结尾段鼓励青少年应该不怕困难,坚定地将守界者作为我们毕生的追求。再次强化观点,照应全文。

全文立场鲜明,理据丰富,充分且准确地落实了“权衡与取舍”的写作要求,以我入文,展现了当下青年积极昂扬面对人生挑战的精神风貌。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评分:18+19+19=56

3 号文

评语:

本文为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开头,先简笔勾勒,将守界者与跨界者的形象并举,既创造性地引用材料,突出二者的特征,又加入自己的理解,暗含对二者的权衡。再从青年学子的身份出发,亮出观点,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取舍。

文章第二段谈守界者。举“胡震亨”“屠呦呦”之例,赞美了守界者捍卫初心、躬耕一隅的坚守。继而笔锋一转,以时代为背景板,分析了“在功利风气下”,守界可能导致的弊病,自然引出“打破保守心态”的跨界者。

文章第三段谈跨界者。先提出观点,再列举当代跨界者的现象,以反问的句式深入分析跨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跨界与贯通融合的关系。

文章第四段谈自己对跨界者和守界者的思考和选择。守界更多意味着“孤立和片面”,而跨界者则以“发展、全面的眼光”来看问题,自古而今,由人及己,列举众多事例,论及当代青年的主动跨界的意义。

最后,以“守界诚可贵,跨界价更高”收束,回扣标题。

文章层次分明,在权衡取舍的前提下组织论述,说理深入,逻辑清晰,内容丰富。体现了写作者深厚的语文素养和对社会的深入观察。但文章在对跨界者和守界者的比较中,辩证思维稍显欠缺,尤其在赞美跨界者时,对守界者有失客观。“庚”是错别字,扣 1 分。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

评分:18+19+18=55-1=54

4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

文章标题“精益求精诚可贵,勇于突破价更高”紧扣写作任务,表明选择。

开篇提出当今中国人才辈出,有跨界者,有守界者,紧接着设问并回答:“哪种人会更好呢?在我看来,精益求精的“守界”精神好,但敢于自我突破的“跨界”精神更好。”对两种人的做法理解正确,并能在肯定二者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开门见山,观点鲜明。

第二段“‘守界者’是精益求精,而‘跨界者’是自我革新。”阐析“跨界”与“守界”

的不同,并以钟扬为例进行分析,最后讲出权衡的理由:“但对于我国,乃至全世界来说,创新精神仍是我们更为重视的。”从现实出发,理由合理,分析客观,不足之处是仅有钟杨一例,没能拓展。

第三段“当今的科技和发展,更需要勇于冲突自我的人才,更需要将各领域结合起来协同发展的人才。”继续阐释选择的理由,以钟杨为例,从当今现实科技与发展的需要进行权衡,分析较深入。遗憾的是“反观各个领域的‘守界者’,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理解别科的长处好处,只想着不断自我升级,也很难有新的突破”分析太绝对,逻辑不严谨。分论点表述不够通顺。

第四段结合身份和时代特点再一次点明观点,分析深入论述较充分,事例典型新鲜,有说服力。

结尾点题,发出号召,富有激情。

表达较通顺。第四段最后一句话有 2 个错别字。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评分:17+17+18=52-2=50

5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文章开头从材料进入,对“跨界者”和“守界者”进行权衡,并做出取舍,表明态度——“我更倾向成为一名‘跨界者’”。

第二段从社会角度,提出分论点——“跨界者更善于……实现创新。”举钟阳的例子,进行论证。并进一步对“跨界者”和“守界者”进行权衡。

第三段从个人角度,提出分论点——“成为跨界者更有利于……更有利于创新。”举“交互装置”的例子论证,但是论据不典型。未能对“跨界者”和“守界者”进一步权衡以呼应分论点中的“更”。

第四段以“综上所述”总结“跨界者”的作用。

文章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本文紧扣材料,审题正确,在写作过程中有权衡有取舍,对“权衡与取舍”的写作任务完成比较好,因此属于一类文。最大的问题在于,文章运用论据比较单一,议论不深入。

发展等级打在“有创意”。

评分:16+16+16=48

6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

文章开篇对“跨界者”进行分析,接着明确表明自己的选择,“在我看来,我更愿成为那坚守初心,始终如一地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观点明确,简洁有力。

第二段紧承开头,指出“守界者”的积极意义——“择一事,尽一生,守界者全身心的投入个人与国家的建设,在时代春潮中驭己航船。”接着运用袁道先、栾恩杰、袁隆平等事例进行分析论证,进而得出结论:“他们在自己的选好的航线上,精益求精的,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自己的选择中,驭风逐梦。”也算有理有据。

第三段结合现实指出,尽管现实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但依然有一批守界者在守卫并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回应了材料,巧妙地论证了观点,也强调了守界的重要性。

第四段再进一层,对守界进行辩证的分析与补充,思维严密。

结尾总结全文,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鼓励广大青年“当明确自己的梦想,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尽心做好一件事,做好守界者。” 响亮有力。

本文不足之处:内容上有选择,但权衡比较分析不足;说理上对事例分析不够,以叙代议。

错别字,“追本溯源”写成“追本浚源”,扣 1 分。

发展等级打在“丰富”。

评分:15+16+16-1=46

7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文章开篇简要分析材料的“跨界者”“守界者”的特点,接着提出中心论点:“吾辈中国青年,当既要守界笃行,又要勇于突破,适时‘跨界’。”观点鲜明,简洁有力。

第二段紧承开头,提出分论点:“守界者”守的是心中的情怀与志向,更是一个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接着列举基层干部朱治民、导弹专家沈忠芳、电焊技师曲冉等事例,由此赞美守界者坚守理想、勤勤恳恳,潜心钻研的美好品质。

第三段用“只有兀兀穷年的‘守界者’尚不足够,时代还需要勇于突破,锐意进取的‘跨界者’”作为分论点作为过渡句,也是比较权衡作出选择。既回应了写作任务,也巧妙地提出了分论点。本段叙议结合,选用环卫工人跨界进行诗歌创作的例子,突出平凡“跨界者”的精彩人生。

第四段联系新一代青年的身份,提出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应兼具“跨界者”“守界者”的身份,守住个人修养、理想志向与赤子情怀,同时做勇敢的跨界者,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创新突破,争取在新时代有大作为。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鼓励青年“守界笃行,跨界创新”“做时代呼唤的守界者,做时代亟需的跨界者”。

这篇文章能准确理解材料,具体围绕“跨界者”“守界者”展开论述,论理有序,结构工整,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内容充实。视野开阔,直指时代与青年。不足之处就是在论述中只是提及“跨界者”“守界者”的权衡比较,没有展开具体论述,属于二等文。

错别字扣 1 分,第 1 段“勤勤恳恳”的“恳”错写成“垦”。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评分:15+16+26=47-1=46

8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

文章开篇引用材料内容,对“跨界者”和“守界者”的内涵进行阐释,并提出观点“我们不仅要心怀跨界的勇气,也不要忘记守界的持之以恒”,表示对两者都要重视。

第二段紧承开头,提出分论点“跨界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走出舒适圈的勇气”。接下来用两个例子来进行论证。一个是钟扬能够将无线电、电子学和植物学研究结合,突破学科界限,获得认可。一个是魏孝文帝打破匈奴人和汉人的界限,促进文化交流。最后总结跨界者对青少年的启示。

第三段过渡,承上总结“学科、文化的界限可以被打破”,用“有的界限需要守护”开启下文论述。

第四段提出分论点“守界者只是普通人,却以持之以恒的态度铸就不平凡”。接下来用戍边战士守卫国土和非遗传承人坚守传统文化两个例子论证“守界者”终其一生去做一件事,从平凡变为不平凡。

第五段分析“跨界者和守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钟扬和袁隆平的例子分析钟扬跨界需要守界的坚持,袁隆平守界需要有跨界的经验。从而得出两者相得益彰,需据势权衡,做出取舍。

文章结尾段落第六段从青年身份出发,对“守界”和“跨界”的意义进行总结,既要怀守界之心,持之以恒;又要勇于打破边界,并联系国家,提出跨界的号召。

这篇文章能围绕“跨界”和“守界”的内涵和意义展开,论理比较有条理,例子比较充实。在第三段中能对“跨界”和“守界”的前提进行一些探讨,体现了一些权衡和取舍的想法,但是一带而过,阐述得不够充分。

本文问题还在于概念不够准确。比如,在第四段中有把“界”具象为“国界”,第五段把“守界”替换为了“坚持力”,“界”替换成了“稻草的不同种类”,结尾部分对此“界”又成了“经济界限”,由此引出了“一带一路”。总的来说,对“界”的概念不够准确。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评分:14+14+15=43

9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开篇先勾连“取舍”,提到“守界以积累,跨界以突破”;再谈对“守界”“跨界”的理

解,提出当代青年要“先有守界式的积累坚持,再求跨界式的爆发、闪耀”。主体部分,第3、4 段论述“守界以积累,为跨界夯基”;第 5、6 段论述“跨界以突破,为守界升华”。结尾部分,第 7 段强调青年“守界跨界有先后之分,且不可改变顺序”;第 8 段再次强调青年终在“守与跨中突破界限直抵未来”。

综观全文,考生力图通过构建“守界”“跨界”的关系进而体现对“权衡”的思考,方

向是对的;但问题在于所构建的关系未能紧扣概念内涵,不能很好地诠释“权衡”这一写作指令,如第 4 段以“积累”的重要性、第 6 段以“融合”“超越”谈如何权衡“守界与跨界”,过于简单、武断。此外,文章以“守界”“跨界”顺序的先后安排来体现对“取舍”的诠释,有合理性;但总体看论述逻辑性不强,思维过于跳跃,未能给出明确的结果。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评分:13+15+15=43

10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本文标题“先守后跨”体现了考生的思考与权衡,全文围绕标题展开论述。但开篇第一段在阐述观点时对作文材料中“守界”的概念未能准确界定,将“守界”理解为“守好自己”,导致中心论点表述不够准确。

第二段以一个观点句单独成段,对“先守后跨”作了简单阐释,提出“守”与“跨”的

关联,有一定的思辨。但将“守界”中的“守”理解为“充分完成了某一件事”,较为片面。

第三段紧承第二段,对“守”的涵义作了进一步较为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守”的作用,并用植树人年复一年在荒山中坚守的事例作论据,论证“守界”的价值。同时,将“跨界”与之作比较,进一步强调“守界”应先于“跨界”的理由。但在论证过程中,考生将“守”的重点落在了“坚持不懈”的精神,而非“做好一件事”,论证游离。

第四段对应第二段,接着提出“先守后跨”的理由。

第五段从“跨”谈起,先是对“跨”作阐释,但仍对材料中“跨”的理解不够准确。此

段援引了语用题材料中钟扬的事例,但以叙代议,欠缺论证力度。之后为回应第四段的观点,语势突转,指出要想做“跨界者“,就要先成为“守界者”,议论生硬,且论证不足。

第六段同样以观点句自成一段,写“先守后跨”的具体做法,欠缺逻辑。

第七段围绕上一段的观点展开论证,分别从“过度地守”和“过度地跨”的危害谈及做法,并提出自己的主张,论证逻辑不足,思辨牵强。

末段联系当下,写新时代青年面对“守界”与“跨界”时应有的态度与做法。

全篇能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权衡,并能围绕“守”与“跨”展开相关论述,思路较为清晰。但对材料的理解不够准确,论据不足,论证力度不够,欠缺思辨与逻辑。

有 2 个错别字,扣 2 分。

发展等级打在“较有创意”。

评分:13+14+14=41-2=39

11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第一段开门见山引出观点:“在‘跨界’的同时,我们也要‘守界’,成为界限的主人。”第二段先阐述对“跨界”的理解:“‘跨界’可以是从一种事物到另一种事物的体现,可以是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研究。‘跨界’并不只是局限于一个人心中的贬义词,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我们要打破原有的不好的边界或适应的边界,寻找更多的事物和机会”。

然后,举出钟杨的例子和大学生跨界研制出自动锁的例子来加以佐证。

第三段阐述对“守界”的看法:“守界守的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也是自己心中所想要守护的东西。”

第四段提出:“在跨界和守界当中,我们要懂得取舍和平衡利弊。不跨法律道德之界限。”第五段总结全文:“作为二十一世纪新青年的我们,要担负未来国家发展的重任,我们要在法律道德的界限之下,积极探索,跨出原有的‘界限’。”

文章结构完整,语言较流畅,对“跨界”的理解较为准确。

本文最大的问题在于:观点缺少明显的权衡取舍。文章的内容只有前 500 字是较为准确的,后面基本偏题。对“守界”的概念理解不当,把“界”理解为“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明显与材料的理解有偏差。后面强调“不跨法律道德界限”也与材料没有关联。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评分:13+13+13=39

12 号文

评语:

本文为论述类二等文。

文章开篇指出生活中有守界者和跨界者,然后提出论点“守界者和和跨界者的共性是有理想、有追求,且勇敢拼搏的人”。接着阐释跨界者用勇敢与毅力,勇于挑战,走出舒适区从而成就一番事业。接着阐释守界者保守初心,用勇气和坚守成就伟业。最后强调“跨界和守界都不易,但只要勇敢、坚持,就能创出一片天地”。能够运用材料,围绕跨界和守界展开论述。

文章对“跨界”“守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论述浅显,两者的区别阐释得不清晰,没有权衡,也没有取舍。

文章出现两个错别字“震撼”“枯燥”,扣 2 分。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评 分:13+13+13=39-2=37

13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文章开头从钟扬材料进入,引出跨界者的瞩目成就,然后提出跨界者的成就离不开守界者的功劳。关系界定不够准确。

第二段提出“跨界者需要创新的目光和勤于思考的习惯”,举了钟扬的例子,比较准确,但是后面的陈独秀、李大钊学习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以及伽利略的打破别人错误认知的事例明显跟分论点不契合,陈独秀、李大钊是为中国找准方向,伽利略是打破别人的错误认知,是纠错,他们并不属于跨界者,他们的事例也不属于跨界行为。

第三段和第四段写的是跨界者与守界者的关系——守界者是为跨界者提供牢固的基础,这两个关系属于臆断,也不合常理。论证失败。

第五段是一个简短的总结,他的结论落在“行动”上,也与中心背离。

文章结构比较完整,语言稍流畅。

本文最大的问题在于,仅在文章的开头前 200 字写了跨界者及对跨界者的认知,文章主体部分事例与中心论点偏离。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评分:12+12+12=36

14 号文

评语:

本文属论述类二等文。

文章开头段伊始引入“跨界”概念,并联系社会现实明确提出观点:跨界是灵活转化的体现,我们的生活需要跨界者。

第二段提出分论点一“跨界,是对个人潜能的一种探索,是对自身视野眼界的开阔”,接着引用钟扬、颜宁、李白、达·芬奇等古今中外众多例子论证“跨界”对个人的意义。

第三段提出分论点二“跨界,是对局势的变通,是为社会国家所需人才创造的基础,是对尖锐棱角齿轮的润滑油”,该论点表述不够清晰、严谨。接着举出应国家不同时代发展需求许多人才纷纷跨界转向投身科学的例子,论证“跨界”对国家的意义。

第四段重在论证如何“跨界”,并从时代青年的角色意识谈要勇于“跨界”。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本文最大的问题在于,全文只谈“跨界”,并未论述“守界”,没有完成对两者“权衡与取舍”的写作任务。

发展等级打在“较丰富”。

评分:12+14+14=40

15 号文

评语:

本文属于论述类三等文。

文章开头引用材料,提及“跨界”与“守界”。第二段提出个人观点:勇敢的“跨界者”同兀兀穷年的“守界者”不一定需要权衡与取舍,接着用钟扬和袁隆平的例子加以论证不需要做出取舍。第三段转而谈权衡与取舍,重点谈如何取舍。第四段结合实际与个人身份谈权衡与取舍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跨界者“与“守界者”都需要通过权衡与取舍以取得成功。

本文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虽然文章开头与结尾都有提及材料中的“跨界“与“守界”,但主体部分的论述与材料无关,完全没有阐析“跨界“与“守界”,讨论的是“权衡与取舍”的话题。

评 分:10+10+10=30

广州市高三语文中心组编写

二、【题目解析】

广州市 2023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学科写作题,采用 2023 年四省适应性测试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即结合阅读材料、围绕给定的材料进行写作。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

(一)对材料的理解

本题材料为一段文字,共两个句子。

第 1 个句子:语言文字运用 I 为我们讲述了“跨界者”钟扬的故事。

这个句子提示考生此写作材料与语言文字运用Ⅰ的内容相关,相关点在“跨界者”。

语言文字运用Ⅰ讲述了“跨界者”钟扬的三次“跨界”:大学学习期间,学习无线电电子学专业,横跨“无线电”和“电子学”两大学科;毕业后,因工作需要,从事植物学研究,将无线电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生态学的研究中;又因兴趣爱好,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翻译科普作品。这则阅读材料,既清晰地展示了钟扬三次“跨界”——专业“跨界”、学科“跨界”和领域“跨界”,也揭示了钟扬“跨界”的原因——需要与爱好;为考生明确了理解“跨界”的方向,打开了分析“跨界”的思路。

材料中“跨界”的“界”,指的就是边界、界限。“跨界”既可以指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也可以指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转移,还可以由考生进行自定义。

第 2 个句子:在我们身边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第 2 个句子由两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承接第 1 个句子,点明“跨界者”的两个特征:

一是“我们身边”,并不神秘,也不特殊,以引导考生联系身边现实、结合社会时代,展开分析思考;二是“勇敢”,强调“跨界”需要勇气,跳出自身的舒适区,属于一种勇敢的行为。第二个分句,提出“跨界者”的对立面——“守界者”,并以“兀兀穷年”高度概括了“守界者”的特点。“兀兀穷年”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用以形容人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好一件事,突出了持之以恒、始终如一的坚守精神。

材料中的两句话,虽没有呈现观点,但通过“勇敢”和“兀兀穷年”同时表达了对“跨界者”与“守界者”的敬意。

综上所述,对材料的解读应该强调以下两点:

①“跨界者”与“跨界”,有着“跨”的勇毅、突破、发展、创新等,值得尊敬;

②“守界者”与“守界”,因为“守”的坚持、沉潜、深探、恒心等,值得尊敬。

(二)对引导语的理解

本作文题第二段为引导语,规定了写作任务。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你的权衡与取舍。

(1)结合材料。

“结合材料”,有以下两个含义:一是要写作题中的材料为起点,作文的主题要由材料得出;中间要提到材料;结尾要回扣材料。不可置材料于不顾,不可抛开材料写作。二是既要结合材料的内容,也要结合材料的含意、逻辑关系及其情境。材料的内容是指“跨界”与“守界”方面的意义,含意是指材料的启示意义,即哲学意义、抽象意义、类比意义、扩展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文字运用Ⅰ中阅读材料的内容,可以直接提示考生理解“跨界”“跨界者”,也可以间接辅助考生理解“守界”“守界者”,考生可以其为写作的起点,也可以置之不理,自行构建“跨界”与“守界”内涵和外延。

(2)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体现”是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表现出来。“你”是出题者对考生的代称。“感悟”指感想与领悟,属于形而上的抽象范畴,是内在感触与体悟之结果。“思考”指由此及彼的抽象延伸。“感悟与思考”不必面面俱到,即写出一个方面(感悟与思考之一)皆可。考生要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就要围绕材料提供的“跨界”与“守界”的内容,予以合适的拓展、类比,站在时代的高度,给出青年人应有的思考和回答。

(3)反映你的权衡与取舍

“反映”是指表现出客观事物的本质。“权衡”原指秤锤和秤杆,一般比喻衡量、斟酌,即在对比中展现对不同事物、状态等的比较与考量。“取舍”指要或不要,即要做出判断,要呈现选择的结果,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当“墙头草”,两边倒。考生要在文章中反映自己的“权衡与取舍”,就要围绕材料提供的“跨界”与“守界”的内容,在比较分析中做出选择,要分析选择的背景与前提,阐明选择的理由和依据。

对于写作引导语要整体观照与兼顾:“结合材料”,就是以材料为本,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另起炉灶;“感悟与思考”要做到思想积极健康向上、言之有物;“权衡与取舍”要做到观点鲜明,阐释充分,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三)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写作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写作角度选择、立意确定、标题拟写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二是对考生写作态度提出要求,明确反对套作,强调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 I 的材料,禁止抄袭和保证公平;三是对字数提出要求,不少于 800 字。

1.选准角度

要求把角度选准,指文章写作的切入角度准确精当。

2.确定立意

一般而言,可从正面立意,也可从反面立意。

就本题而言,更适合从正面立意,即围绕“跨界”与“守界”的核心内容及相关限制条件展开思考。

二 、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这道作文试题规定了下述四个方面的写作任务:

1.结合材料:要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跨界”与“守界”及其含意与逻辑展开写作。

2.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有真情实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时代精神,文风端正。

3.反映你的权衡与取舍:有真知灼见,展现全面认识事物、客观分析现象、多角度看待世界的思辨性思维特征。

4.联系现实,结合自身实际、时代社会,谈感悟与思考,

完成上述写作任务 1 和任务 2,即可视为“符合题意”;在此基础上,“内容项”评为一等文,须完成任务 3;“内容项”评为一等文中的“一等上”或“一等中”,还必须完成任务 4。

要言之,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跨界”与“守界”,思考什么是“跨界”,什么是“守

界”?面对“跨界”与“守界”,有所权衡,有所取舍,在什么情况下做出取舍,为什么这样取舍?在此基础上,由此及彼作拓展,延伸至各行业、领域、界别、哲思,均视为“符合题意”。

(二)基本符合题意

1.没有结合材料,写感悟与思考。

2.只是扩展材料,没有写感悟与思考。

3.不符合情境,任务完成得不好。

4.对材料中给定正向材料(内容及含意)进行批评,对材料中给定反向材料(内容及含意)进行肯定与赞扬。

(三)偏离题意

1.完全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2.思想不健康,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背公序良俗,没有底线思维。

3.残卷,没有完成写作任务。

4.白卷。

(四)“内容项”分等判断的具体表现

三、关于 “ 分等评分 ”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文体、语言等为重点,全面衡量。内容项与表达项的评分应在相同或相邻的等级内,不得跨等评分。

(二)发展等级

发展等级分要与基础等级分相匹配。

发展等级的几个项目,其实体现的是作文中的亮点,依次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等方面,只要有若干点突出就可以按等评分,其给分与内容和表达的给分一般来说是相应的。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要鼓励考生作文出亮点。对于亮点突出,确实写得好的文章,就应该依据评分标准给予高分。

四、其他

(一)错别字扣分

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扣分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5.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6.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 0 分。

7.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三)套作与抄袭判定

套作的,适当扣分;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机械地理解作文题,生硬地套用。判定为套作是比较严重的,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判定为抄袭要有依据。

【评分标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⑪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⑫见解新颖 ⑬材料新鲜 ⑭构思新巧 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⑯有个性特征

(三)缺题目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字扣 1 分;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