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文鸯军马先到,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鸯只望父到,以为外应:并不见来。数番杀到中军,皆被弓弩射回。
不过可惜文鸯那个糊涂老爹迷了路,无法和文鸯共同夹击,这时候魏军拥了上来,将文鸯身边的士兵杀散,只剩文鸯一人单骑逃走,但就是在这边才显示出文鸯最猛最威风的一面:
背后数百员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自退。鸯复缓缓而行。
魏将聚在一处,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可并力追之!” 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
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
无论是“缓缓而行”或是“鼠辈何不惜命也!”这几个描写,都将这位十八岁的人间凶器,凶猛、嚣张的一面,写得栩栩如生,罗贯中还特别给了文鸯一首诗,将他与赵云并列:“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文鸯这场冲锋比较吃亏的地方就是——没有宰掉任何一个有名有字的将领,杀的都是杂鱼,不过司马师倒是为此间接送了命。
当时文鸯杀进魏军大营,无人可挡,司马师大惊之下,眼球从瘤的手术创口迸了出来,血流满地,也就在这场叛乱平定之后,司马师还没来得及回到洛阳就病逝了。
文鸯的这场“乐嘉大冲锋”倒也不全是罗贯中的小说创作,在《汉晋春秋》中也有几乎相同的记录,只是没有后面他以一当百的撤退场面而已。 不过和赵云在长坂坡所向无敌不同,文鸯在乐嘉城是有遇到对手的。
2.邓艾
邓艾和文鸯一样,都是在第一百一十回初登场,当时他的职位是兖州刺史,傅嘏建议由邓艾当前锋去攻打乐嘉城,傅嘏给邓艾的评语是“足智多谋”。
不过事实证明,邓艾并不是只有大脑而已。
正当文鸯在魏军大营中左冲右突,威风无比时,只有邓艾可以绊住这个少年:
鸯纵马看时,只见一军行如猛风,为首一将,乃邓艾也,纵马横刀,大呼曰:“反贼休走!”鸯大怒,挺枪迎之。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败。
也就靠着邓艾拖住文鸯,魏军才能将文鸯带来的兵给杀散。话说邓艾能与文鸯大战五十回合,就算文鸯已经杀了一整晚,有点疲倦,但邓艾的武力也绝对没差太多。
邓艾第二次展现他的武功是在第一百一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才,托屯田姜维避祸”,那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中原,目标是洮阳,魏国这边则由邓艾和司马望搭档防守,邓艾先用计射杀了夏侯霸,又用地道之计杀败姜维。
姜维只好分兵,他自领部队在洮阳牵制邓艾,由张翼攻打祁山。于是在洮阳这边,两位天生宿敌展开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交锋:
维自引兵到侯河搦邓艾交战,艾引军出迎。两军对圆,二人交锋数十余合,不分胜负,各收兵回寨。
话说邓艾在演义中出场,也不过就是从第一百一十回到一百一十九回总共十回,但因为集中在与姜维的对抗上,因此算是后期将领中戏份很多的,而且依罗贯中“胜利尽归一人”的造英雄方式,邓艾几乎是抢走了很多在历史上属于陈泰或郭淮的功劳,姜维甚至评论邓艾布阵的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可以说是很强的描写了。
3.邓忠
邓忠,邓艾之子,他的个人秀在第一百一十二回“救寿春于诠死节,取长城伯约凿兵”,那是姜维第五次北伐,姜维率军将司马望围在长城中,这时候:
正攻打之间,忽然背后喊声大震,维勒马回看,只见魏兵鼓噪摇旗,浩浩而来。维遂令后队 为前队,自立于门旗下候之。只见魏阵中一小将全装贯带,挺枪纵马而出,年约二十余岁,面如傅粉, 唇似抹朱,厉声大叫曰:“认得邓将军否!”
维自思曰:“此必是邓艾矣。”挺枪纵马而来。二人抖擞精神,战到三四十合,不分胜负。那小将军枪法无半点放闲。
维心中自思:“不用此计,安得胜乎?”便拨马望左边山路中而走。
话说“面如傅粉,唇似抹朱”这八字曾是马超的形容词,邓忠以半个龙套的身份能有这样的形容算是非常了不起了。再说邓忠与姜维一战,双方战平,姜维使用回马箭还是被邓忠闪过,可见得邓忠武力是很了不起的。
邓忠的结局不太好,他后来跟父亲邓艾一起征蜀,最后父子二人一起被田续杀害。
4.徐质
徐质,魏国辅国将军,使一把开山大斧,演义中的形容词是英勇过人。
徐质是在第一百零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废曹芳魏家果报”中登场,当时姜维二伐中原,魏国左将军郭淮请求中央支援,徐质自告奋勇前往,于是司马师就命徐质为先锋,司马昭为大都督,前往迎击蜀军,双方会战于陇西董亭:
军至董亭,正遇姜维,两军列成阵势。 徐质使开山大斧,出马挑战。蜀阵中廖化出迎。战不数合,化拖刀败回,张翼纵马挺枪而迎;战不数合,又败入阵。徐质 驱兵掩杀,蜀兵大败,退三十余里。司马昭亦收兵回,各自下寨。
虽然廖化和张翼并不是什么猛将,但两人出现时间够长,也都挑死过几个有名有姓的将领,因为廖化和张翼在后期算是蜀汉中坚人物了,而这两人都是几回合内就被徐质打败,这对蜀军的士气影响太大,所以姜维决定设计杀徐质。
姜维假装在铁笼山运粮,引徐质来劫,然后以火攻烧去大半魏军,最后徐质只能匹马突围,结果:
正奔走间,前面一支兵杀到,乃姜维也。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坐下马, 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
可惜徐质虽勇,但毕竟不是文鸯那种万夫敌,可以一个人杀出血路。这也是我前面所说的,蜀汉阵营其实很不爱才,遇到敌军猛将就用火箭射,要是曹操当年也这样,赵云和阿斗早就变成烤肉了。
正史中徐质没有和张翼、廖化交手,但却曾击毙另一位蜀汉名将张嶷。徐质的官位只有魏国讨蜀护军,应该还没有到辅国将军那么高的位置。
5.傅佥
傅佥第一次登场是在第一百一十二回“救寿春于诠死节,取长城伯约凿兵”,他和蒋舒都是姜维新选拔的川将,两人都是“颇有胆勇”,受到姜维重用。
那是姜维第五次北伐,首要目标是在长城的司马望,两军在城外列阵,一阵叫骂之后,将领们就来单挑了:
言未毕,望背后王真挺枪出马,蜀阵中 傅佥出迎。战不十合,佥卖个破绽,王真便挺枪来刺。傅佥闪过,活捉真于马上,便回本阵。李鹏大怒,纵马轮刀来救。佥故意放慢,等李鹏将近努力掷真于地,暗掣四楞铁锏在手;鹏赶上举刀待砍,傅佥偷身回顾,向李鹏面门只一锏,打得眼珠迸出,死于马下。王真被蜀军乱枪刺死。
傅佥的兵器“四楞铁锏”也是三国演义中独一无二,锏和鞭类似,都是钝兵器,一般来说锏是四角形,鞭是六角形,两者都没有刃或尖端,纯靠重量取胜,所以李鹏才会被打得眼珠迸出来。
话说傅佥在这边挟一将、杀一将的本事,已经可比美当年孙策挟死一将、喝死一将的本事,在武将贫乏的后三国算得上是一条好汉。
傅佥的便当也领得十分华丽,那已经是第一百一十六回“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魏军大举伐蜀,傅佥与蒋舒共守阳平关,傅佥出城攻击时,蒋舒投降,于是:
(傅佥)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魏兵四 面合来,将傅佥围在垓心。佥左冲右突,往来死战,不能得脱;所领蜀兵,十伤八九。佥乃仰天叹曰:“吾生为蜀臣,死亦当为蜀鬼!”乃复拍马冲杀,身被数枪,血盈袍铠,坐下马倒,佥自刎而死。
在正史上,傅佥的父亲是傅彤,荆州义阳人,是刘备荆州兵的班底之一,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军包围,力战而死。傅家父子两代都为国尽忠而死,连司马炎都下诏褒扬。这理论上弘扬忠孝节义的《三国演义》最喜欢的内容,但演义中却完全没提到此事中,不知道是不是罗贯中漏了。
6.诸葛尚
诸葛尚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之孙,诸葛瞻之子,他登场在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邓士载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那年他才十九岁,演义给他的形容是“博览兵书,多习武艺”,俨然是个少年英雄。
当时已经是蜀汉存亡之秋,邓艾率军偷渡阴平,直趋成都,刘禅于是哭哭啼啼地求二代武侯、驸马兼行军护卫将军诸葛瞻出战,诸葛瞻内举不避亲,用自己的儿子诸葛尚为前锋,前往绵竹迎敌。
诸葛瞻父子先用诸葛亮的木像吓败邓忠、师纂的部队;邓忠、师纂受到邓艾训斥,又带兵来战:
师、邓二人又引一万兵来战。诸葛尚匹马单枪,抖擞精神,战退二人。诸葛瞻指挥两掖兵冲出,撞入魏阵中,左冲右突,往来杀有数十番,魏兵大败,死者不计其数。师纂、邓忠,中伤而逃。瞻驱军马随后掩杀二十余里,扎营相拒。
这是一场相当惊人的胜利,诸葛尚以一敌二,还击败邓忠、师纂二人,可见诸葛尚的武力还在邓忠之上。若依演义中武力的“交换率”,邓忠曾战平姜维,姜维曾战平邓艾,邓艾曾战平文鸯,即邓忠=姜维=邓艾=文鸯,结果诸葛尚的武力还在这四人之上!那更遑论姜维还曾经战平过老赵云,换言之诸葛尚战力在老赵云之上,可能还有赵云全盛时期的战力!
可惜诸葛尚毕竟不是赵云,最后绵竹一战蜀军战败,诸葛尚冲入魏军中战死。
诸葛亮大约四十五岁时才生下诸葛瞻,当诸葛亮死时,诸葛瞻才八岁,所以灭蜀之战时,诸葛瞻约三十七、八岁,有个十九岁的儿子是合理的。可惜,若诸葛亮早点有这个强大的孙子帮他效力,就不用依靠张苞这种会自己摔到水沟里死掉的将领了,只能说男人虽忙于工作,家里的事还是要做,提早生小孩,才能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
(完)
推荐阅读:
诸葛亮以严刑峻法治国,为何百姓毫无怨言?
刘禅痛恨诸葛亮才屡次否决为其立庙的提议?阴谋论不可取
神秘的左慈究竟是仙人,还是魔术师?他的飞升是真是假?
诸葛亮对马谡有不能描述感情,所以才那么宠幸他?
姜维与诸葛瞻争执的前奏:刘虞公孙瓒之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