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日期:2023-04-30 11:37:50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然而《诗经》毕竟是一部诗歌集,属于文学作品,不是专门介绍古代婚姻制度的,不可能把“六礼”中的每一项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但这段简洁优美的诗歌,确实把当时缔结婚姻必须履行的“六礼”程序基本上体现出来了。“六礼”程序中的不少规则历千年沧桑而延续至今。虽然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男女双方只要在婚姻登记机关完成结婚登记,领取了结婚证,即确立了婚姻关系。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少有男女双方只领取结婚证,而无结婚典礼仪式的。因为“六礼”绵延数千年,形式或有变化,内涵却一脉相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发为君妻,终成离别人

西周时期确立了“七出,三不去”的离婚原则。所谓“七出”,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古代女子若出现以上七种情形之一,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所谓“三不去”,即有所取无所归,不去;有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古代女子若出现以上三种情形之一,可以免遭被休弃的命运。两人相爱结婚本是美好之事,《邶风·击鼓》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卓文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对婚姻的美好誓言,也是对婚姻的美好期许。然而有时美好的誓言和期许并不能保证夫妻恩爱永久,离婚之事亦时时有之。《卫风·氓》中的女子“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然“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竟遭到了男子的家暴。最终女子“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被丈夫休弃又蹚着淇水回到了娘家,还遭到了兄弟的嘲笑,“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至于该女子为什么被休弃,诗中没有明确交代,专家考证,可能是因结婚多年未能生子而被休。

古代社会,男尊女卑,“三不去”对男子无故出妻作出了限制,然其中将“无子”列为丈夫休妻的理由,实为不近人情,是男女不平等的体现。虽然“三不去”制约了夫权的恣意以及单方面休妻权的任意行使,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女方婚姻利益,但从整体上来看,在婚姻关系中,女性的婚姻自主权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却是不争的事实。名篇《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论相貌,“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论身材,“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论贤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论手巧,“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论才华,“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如此花容月貌、身材窈窕、勤劳贤惠、多才多艺,公婆竟不喜,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为借口,生生将一对恩爱的夫妻拆散,终致一个投水而死,一个自缢庭树,酿成了千古悲剧,令后人唏嘘不已。可见,古代女方的婚姻权利无论从法律上看,还是从事实上看,均未得到完全保障。

(作者:朱小飞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