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母亲节是2022年5月8日,也就是农历四月初八日,这个世界上如果能够我们惦念又对我们关爱有加,持续不断付出的人,也只有母亲了。长大以后,总有一个人的目光常让我心怀愧疚。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母亲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母亲对我们的爱痛彻心扉。
提到赞母诗,相信大家都熟知的便是孟郊的《慈母吟》,今天跟大家分享两首其他诗人的诗,让我们同古人一起唱响给母亲的赞歌。
《墨萱图》
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随着西方母亲节传入中国,康乃馨逐渐取代萱草花,成为母亲节必备的爱心之花,但是在古代萱草花才是中国代表的母亲花。古时候,常用北堂来代表母亲,这首诗借物传情,表达了诗人睹物思亲的心境。将母子之间的思念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仰望高高的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读完这首诗,心情是异常的沉重,我们每个人都在走出母亲的那一刻,与母亲渐行渐远,虽然而且交通发达,通讯发达,但是对于爱的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陪伴。没有陪伴,再多的表达很多时候都显得苍白无力。
《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对于母亲疏于照顾,经常听到一些孝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有子不如无”,我们很多人出门远行,虽然说是为了生计。但是母爱却经不起等待,母亲那凌乱的白发已经让很多人心中悲痛难忍。
公元1771年,诗人为了外出讨生活,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辞别妻子,拜别母亲,踏上了去往远方的路,在这种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别老母》,这首诗不仅令当时的诗人伤感,也让后世亿万人伤感无限。
诗人内心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悲叹,集愧疚、自责、痛苦于一身的悲鸣,也是对天下子女不能在母亲面前尽孝的严厉谴责。养儿无用,不如不养,何其让人心痛呀!
为什么古人的诗词常常让后人爱不释手,因为很多诗句都是发自心声,这样的作品才更有感染力,这两首诗无疑都是关于母爱的不朽绝唱。正如蔡义江先生评价的:“看似寻常,却又刻苦铭心”,当真是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