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董事长:资本恶意炒高电池价格,应开展反暴利行动

日期:2023-05-22 11:44:52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朱华荣 视觉中国 图

缺芯和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仍旧困扰着中国车企。

11月9日,在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上,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表示,目前汽车行业正面临“缺芯、贵电”的严峻挑战,“缺芯、贵电”导致长安汽车在今年损失60.6万辆汽车产能。

朱华荣认为,一方面,缺芯导致主机厂采购成本增加,也导致新品车型无法准时上市、交付严重影响新品上市节奏、销量和企业品牌形象。同时,整个产业的生产秩序被严重破坏,半成品形成大量库存。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价格不断上涨,整车企业苦不堪言。目前电池价格在整车成本中占比已超过40%,对企业成本造成极大扰动,“电池成本上涨幅度远大于技术进步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据悉,电池级碳酸锂售价从2021年初的5.3万元/吨,猛涨至如今的56万元/吨,涨幅高达10倍。这也导致长安汽车的不同车型单车成本增加了5000元到3.5万元。

朱华荣提到,各大车企都深受“缺芯贵电”之害,均有不同程度的掉量和交付延期,“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公、成本增加,严重威胁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长安汽车为例,朱华荣介绍说,今年1-9月,长安汽车受“缺芯贵电”等因素影响,已损失60.6万辆的产量,“特别是今年我们推出的阿维塔11、深蓝03、UNI-V等一系列深受用户喜爱的智能化、电气化产品,也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芯片短缺的原因,朱华荣认为,一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二是芯片市场需求短时间爆发与芯片增产周期长之间的矛盾,智能电动汽车、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新技术发展,对芯片的需求快速增长,市场订单普遍高于产能2倍以上;三是结构性短缺正在成为常态,汽车产业和芯片产业缺乏直通直连的沟通和规划;四是整车企业和芯片企业因为没有构建起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供需之间没有信任感,而且投资风险也大,所以芯片企业投入不坚决。

而就电池价格贵的原因,朱华荣分析道,一是需求快速拉动,导致原材料价格飞涨,产业链本就利益分配不均不公,加之各路资本恶性炒作等人为因素,使电池价格一路飙升;二是各电池厂商、整车厂型号标准不一,导致动力电池产能难以完全释放、规模化发展;三是病急乱投医,产业投资异常,“家家都做电池,最终将导致成本增加、开发浪费、质量风险。这是不是行业的最佳实践?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针对“缺芯”痛点,朱华荣提出,国家和汽车行业、半导体行业和企业要携手共进,来加强顶层设计、系统部署、分工合作,快速突破。

而针对“贵电”问题,朱华荣则建议,汽车行业要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依法开展一次“反暴利行动”,“我认为它已经威胁到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国家层面我建议要坚决打击国内外个别企业原材料囤积与炒作,整治电池行业的乱象。”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阅读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搜狐“我来说两句” 用户公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