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下一个危机爆发点可能在我的祖国—中国”,当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在博鳌亚洲论坛2 013年年会上抛出这样的“危言”时,不仅在现场,就连在微博上也引来争议一片。争议固然有其积极之面,然而,当我们置身于挥之不去的空气雾霾中,当我们面对化学蔬菜、有毒大米、抗生素奶品而无从选择时,当我们的收入增长抵不上通胀时,我们是否也该因这句“危言”而进行反思呢?是什么导致了这场环境恶化、资源恶化、社会诚信恶化的连锁反应?谁应对此负责?谁将为此买单?
当我们把这些问题抛给对外经济和贸易大学教授叶陈刚时,这位伦理学专家沉默片刻,缓缓地说,“归根结底,这些都是伦理缺失所致。因为不顾及伦理,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发展;就会去进行商业欺诈;就会以不尊重自然规律、不尊重人性的方式经营。”而以这种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危机是很难避免的。叶陈刚引用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观点佐证,“(20 09 年发生的)全球经济危机追根溯源就是伦理的危机,是责任的缺失、道德的沦丧和诚信出问题后的结果。”
伦理缺失,看起来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是,叶陈刚指出,企业在其中必须负起很大的责任。“企业是具有双重身份的法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讲,它是主体,作为社会的细胞,它也是公民社会的主体。”因此,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企业是很多伦理缺失现象的主要操作者,同样,重拾社会伦理也有赖于商业伦理的完善。诚然,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伦理经营社会环境,需要依靠政府或其他第三方机构的立法立规,但是,如果商业伦理达不到一定水准,法律制度建立就缺少基础,执法也很难科学到位。比如,中国内地乳品行业曾经一度群体失德,就是因为这个行业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监管制度。生存在这个行业的企业,大都出没于野蛮竞争中,商业伦理素质水平是有目共睹的。而它们群体失德的结果,就是有条件的中国家庭不得不依靠外国奶粉喂养孩子,甚至最终导致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限奶令”。
“伦理缺失的企业注定走不远,不讲伦理的产业也将难以为继。”说这话时,叶陈刚忧心忡忡。叶陈刚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企业及其相关产业已有20 多年。在他的定义里,商业伦理是关于商业道德和诚信的学问,是一种规则、标准、惯例或原则,是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管理方式、制度机制、伦理道德、职能权限设置等问题作出决策时依据的价值观、道德观、准则和方法,是为建立和维系合理的、和谐的关系而设计的一套企业内外人际、群际、环境关系互动与相互承诺的准则。“这是一门边缘学科,发源于道德哲学,融入了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和经济管理学等。”叶陈刚是从会计学的本行延伸到伦理学研教的。“会计讲数据,数据很容易弄假,那么怎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呢?只有让做数据的人内心道德起来。”出于这样的初衷,叶陈刚开始研究并教授商业伦理学。
商业伦理能够推动社会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最近一则消息在中国产业界激起不小的涟漪,美国雅虎公司宣布收购一名英国少年开发的移动阅读应用程序Summly,据媒体报道,交易价值约为3000万美元。堂堂的大公司花重金从一个少年手里买技术!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中国的一些小创新团队或个人,在创业初期,最希望的是不被大公司们注意到,否则往往意味着鸡飞蛋打。在这样一个不利于创新的环境里,中国企业还能有多少创新?中国企业一直希望像苹果那样以创新攫取产业利润的大头,但是,恶劣的商业环境却一次又一次敲醒了人们的梦想。就在最近,柳传志还在公开烦恼,当今商业的诚信基础,比创业之初还要脆弱。
“市场经济实际上体现为伦理道德经济。”叶陈刚说,“如果企业只在其中随波逐流,那么就会导致市场经济运行更不规范,竞争更不公平,进而导致‘官商权利经济’、‘虚假欺骗经济’、‘贿赂垄断经济’,到头来,只能让企业自身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化。”
实际上,经历过冯仑所谓“野蛮生长”年代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大都也有同感,冯仑呼吁“强化道德伦理,追求阳光下的利润。”王石则为万科规定了一条“不行贿”的底线。而柳传志也一直致力于联想的经营伦理化,他强调,“好企业与差企业的差异是诚信和商业道德,信誉比金钱还重要。”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