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体育场地“坪效”低,配套设施有待提高
首先,现有的体育场地数量及面积十分有限。其次,体育培训场地“坪效”低。最后,“双减”政策的出台刺激体育培训机构的骤增,为了快速进入该航道,抢占市场商机,新进的体育培训机构首先考虑的是办学场地和教学器材,但不适宜的培训环境会直接影响学员的训练效率,不齐全的配套设施将直接影响学员的学习体验。
2.2培训内容差异小,价值转化难度大
目前,就培训产品而言,各大体育机构均致力于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特色,开始使用自主研发的特色课程或授课方式,仅依靠个性化的市场定位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愈发困难。此外,由行业“内卷”之中诞生出的多样化服务能够拓展消费者的消费空间。
2.3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销售人员流动频繁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将直接影响培训内容的高质量呈现,前期研发的成本投入无法取得回报,培训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无法实现增值。由于业务能力、薪资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体育培训机构的营销人员变动频繁,“入职”与“辞职”流动大。当这些员工跳槽至机构竞争方,将会使其蒙受更大的损失,不但不会实现价值链的增值,还会影响该环节价值获取。
2.4培训机构营销难度大,经营规模有待拓展
我国体育培训产业是我市场运作和市场营销理念都不太专业,市场宣传和推广不到位。“双减”政策释放体育培训的市场空间,中小企业数量增多,但企业的经营规模有待提高。此外,消费者对不同体育项目的认知存在偏差和壁垒,需要科学的销售团队吸引目标客户,但目前体育培训产业大都以构建销售团队的方式扩大经营规模,致使运营资金承压。
3
“双减”政策下体育培训产业
价值链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
体育培训产业价值链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对价值链流程进行优化。流程优化是对现有流程渐进式升级的过程,即通过完善流程,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流程的可持续运作。由于价值链关注的是各环节的价值传递及增值能力,本文借鉴ESIA法,针对体育培训业价值链的运作逻辑及结果审视,从消除(Eliminate)、简化(Simply)、整合(Inlegnte)以及自动化(Automate)四部分探讨体育培训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见图2)。
图2“双减”政策下体育培训产业价值链转型升级的优化流程
3.1降低销售成本、提升产品竞争,消除生产要素赘陈环节
剔除价值链上“产品制造”环节中的“销售团队培训”要素。一方面,在解散销售团队之后,调整剩余营销人员的工作范围,还可借鉴教练员的管理体系,建立销售人员的考核和培训机制,通过激励手段培养销售精英,发挥其最大价值,不仅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还可以消除销售流程中非增值环节。此外,可直接将营销内容的设计与营销工作的执行托付给专业的营销机构等第三方平台进行科学管理与运营。仅需按照雇佣合同定期支付费用,而无需在销售团队的培训环节消耗巨额培训资本。
主动调整自身的培训内容,逐步消除体育培训内容的同质化缺陷。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到市场流量,整合体育产业上游的小众项目赛事表演和下游的相关服饰装备销售,打造体育培训产业综合体,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3.2优化营销手段、削减反馈步骤,简化价值活动变现路径
将“培训服务营销”简化为“培训服务提供”,即建立体育培训机构和终端用户之间直接的“供需互动”关系,缩短价值链上价值活动的变现路径。将加大对营销售后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售后服务质量,创造消费者的价值认同。除此之外,在“双减”环境下,对售前及售后的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信息的分析与评估也能赋值消费者的体验反馈与培训机构的服务优化,从而实现相同价值在不同环节的价值转化。
“双减”后,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消费体验,畅通信息反馈渠道,简化“消费者反馈及服务优化”流程,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建立机构内部消息传达的自主程序,升级原有的信息反馈与收集系统,将消费者的反馈流程的重心调整至线上。借助线上办公和运营系统,提升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频率及沟通效率,简化价值活动的变现路径,使机构能对消费者的价值变化做出及时的判断。
3.3完善研发环节、增补辅助活动,整合产业价值链条
将价值链上“师资培训”环节的部分工作整合至“培训内容研发”环节。所以就师资培训而言,要定期考核授课师资团队;对于经验不足的教练员而言,要将其培训成能够独立开展培训工作的成熟教练员;对于资质深厚的教练员而言,不仅要发挥其带头作用,引领新教练员适应课程改变,还要根据培训内容的变动而重新接受新式培训,以此调整培训节奏。因此,体育培训机构要明确,研发出来的培训内容只有在与师资团队紧密契合之后,才能传递出自身价值,并实现增值。
在重视其价值链的基础活动之余,还需完善价值链上的辅助活动。应将价值链基础活动环节的人力资源、经营支付、信息资讯管理与辅助活动环节已有的场地设施的管理整合,对价值链中各环节活动进行专门管理。
3.4推动管理升级、培养用户惯习,实现增值环节自动化
线上平台的创建与利用能够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工作流程,这就需要对各环节的管理系统严格把控,上文将各环节的要素管理归纳入辅助活动环节,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对人力资源、支付渠道和信息平台的系统管理。
实现“培训服务的购买消费环节”的自动化转型,助推消费者的需求及消费体验与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活动的紧密衔接,实现价值传递自动化。由于体育培训业的目标用户由B端用户和C端用户构成,这两类用户的客户属性不同,需要丛不同端口切入探讨消费自动化增值过程。就B端用户而言,需要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集成多场景软件提高渠道利用效率。就C端用户而言,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潜在消着充分挖掘,分析其消费偏好与消费需求。必须利用好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线上平台,讲好企业故事,宣传“强身健体”的体育培训理念,通过开展线上签到赢好礼、线上转发体验课程等形式,吸引目标用户,实现增值。
加快体育培训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新时代体育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这一愿景的重要驱动力,也是顺应“双减”政策、青少年健康发展以及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双减”政策拓宽了我国体育培训产业发展空间,但仍不能止步于此,需进一步开拓市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安全稳定的产业链,实现价值链的循环增值。因此,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去审视“双减”政策下体育培训产业的运作逻辑,使用流程优化方法探索价值链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对体育培训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作者简介
李湘浓(1968-),女,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学。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研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后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本人作为第一作者有6篇论文被cssci检索收录,1篇论文的主要内容被《中国体育报》理论版转载,1篇论文获得吉林省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引文格式: 李湘浓,修文丽.“双减”政策下体育培训产业价值链转型升级研究[J].体育学刊,2022,29(06):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