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平:这确实是家长和学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关于学科培训对提升成绩、升学到底有没有帮助?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有学生个人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还有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父母对学业的辅导、学校的师资水平等等,课外补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我和我的研究团队从2005年开始研究校外培训的问题,从早期研究开始,我们就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收集了很多调查数据,包括国外也有不少类似的研究,总体来说,目前对于课外补习的效果,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性结论。
有一些研究发现补习有用,也有一些研究则发现课外补习只是家长的安慰剂。所以,从学界的研究看,补习并不是像家长所认为的,补了一定能提高成绩。
例如,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外补习对数学和英语有正向影响,但对语文成绩影响不大。此外,补习也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短期补习的效果不明显。
不过,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转向,不仅仅看课外补习对学生的分数和短期成绩的影响,还会关注其对孩子非认知方面,如学习兴趣、心理健康、创造力等的影响。
南都:研究结果发现课外补习对学生的非认知方面有哪些影响?
薛海平:我们团队的一个研究发现,课外补习的时长和强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影响的。如果时间过长、负担过重,孩子的近视率会更高,更容易生病,一些抑郁、焦虑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多。
还有一些国外的研究发现,过多的课外补习对孩子的创造力有负面影响。
选择课外班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需求
南都:家长怎么判断给孩子报的班是不是太多了?如何判断是不是真的需要报某些班?
薛海平:选择一个合适的课外培训机构,其实不容易,不是只交钱、把孩子送过去那么简单。家长对课外班的选择要有理性思考:这些课外班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需要家长对孩子有一个清晰的教育目标和发展规划。
具体来说,我建议家长选择报班前,要考虑几个因素:
首先,要问问孩子自己的意愿,他是不是需要,是不是想报。如果孩子的成绩确实落后了,他也想要借助课外补习提高自己,那可以考虑。
其次,要避免报班给家庭带来过重的经济压力。
第三,还应该考虑学校因素。“双减”之后,学校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家长要重新认识我们的学校。现在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了,学生的在校时间延长了2个小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些家庭孩子课后无人照看的问题。同时,在学校的课后服务当中,也安排了学业辅导答疑,孩子在学业上有困难,可以直接求助老师。另外,不少学校也开展了多样的兴趣特长活动,也可以满足部分家长、学生的多元化教育需求。如果家长的教育需求学校都能满足,为什么还要到校外找培训班?
最后,关于校外培训机构本身,家长要关注机构的资质、师资力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等等。
南都:家长怎么甄别课外班的质量?
薛海平:家长对报课外班有一个误区,觉得交钱就行了,其实不然,家长一定要参与孩子的学习,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老师的上课状态、与孩子交流的情况,以及孩子的反馈,来判断课外班的效果。现在很多培训班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也会提供各种激励手段,但是最终,我们要评估孩子在培训班中收获到多少。
另外,在“双减”之后,课外培训机构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学科类培训的教学内容、收费方式等,同样纳入了监管的范围。家长应该选择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和培训费用资金安全。
南都:对于课外兴趣特长班的选择,有什么建议?
薛海平:培养兴趣特长有多种途径,除了学校和商业校外培训机构外,也有少年宫、科技馆等公益性的校外教育机构。
按照心理学的多元智能理论,孩子的特长是有差异的,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确实有禀赋,同时孩子不反对报班,在家庭经济条件能承受的前提下,也可以选择校外的机构。
但家长一定要避免一个误区,报班不是越多越好,有些家长拼命给孩子报各种班,最后很有可能一项特长都学不好。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太多的班会给他带来过大的压力。家长要帮助孩子选择最适合他的兴趣特长,是鱼就要在水里游,为什么非要让他飞呢?
说到根本,家长要真正认识自己的孩子,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父母对孩子有长期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交流,一定会知道孩子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如果不知道,那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
我们一再强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缺一不可,家长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学校教育,更不能课后就把孩子送进课外机构,不管了。父母要知道,没有人能比你更爱自己的孩子,更能对他负责。
“双减”目前并没有取缔校外学科培训
南都:“双减”政策落地不久后,就有家长担忧,以后学科培训是不是都要找“一对一”了,您怎么看今后学科培训的发展趋势?
薛海平:部分家长可能对政策有误解,考虑到一些家长和学生还是有需求,当前政策并没有取缔课外的学科培训,只是在规范这个行业,让其有一个健康的发展。
目前学科类的课外培训机构,都需要转成非营利机构,然后重新审批。目前,课外学科培训机构还是可以在符合规定和要求的情况下,继续存在。家长选择有资质的机构,更能保证资金的安全,避免机构中途“跑路”造成经济损失。
南都:去年出台的“双减”政策,给中国校外培训行业带来巨变,您关注这个行业近二十年了,对这次大力度的整治怎么看?
薛海平:“双减”确实给中国校外培训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我们梳理过中国校外培训行业的发展变化。第一阶段,是2000年以前,包括70年代到90年代,其实校外培训一直存在,当时校外培训提供者主要是个体或自然人,比如大学生家教,还有在职或退休教师。学生选择校外培训,基本是为了补差。在这个阶段,校外培训主要对学校教育起到了补充作用。
我们把2000年到2010年,划分为第二个阶段。这段时间校外培训行业开始机构化、规模化,出现了学大教育这些比较大的机构,新东方等机构也在这段时期上市了。在这个阶段,学生选择校外培训不只是为了补差,更想要培优,让学习更有竞争优势。
第三个阶段就是2010年到“双减”政策出台前,这个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开始高度集中。并且我们注意到,从2013年、2014年开始,大量资本进入这个领域。同时,线上教育发展得很快,尤其新冠疫情之后,在线教育机构大规模爆发。大机构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广告中,并在国内外寻求上市。
这个时候,我们认为,校外培训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校内教育的补充,更多对学校教育造成了冲击。尤其资本大量进入之后,利润和赚钱是机构的第一目标,教育的规律被抛弃了。校外培训机构在宣传中,以提分、助考作为宣传点,给家长造成了很大焦虑。有的家长甚至觉得校外培训是更重要的,这动摇了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地位。
同时,校外培训行业也出现不少问题,比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讲授内容不科学、违背孩子的发展规律、传递的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等,还有不少经营不善的机构倒闭后,家长交培训费用收不回来。
这种情况下,教育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来规范、治理校外培训行业,直到“双减”政策出台,实际是对以往政策的延续和升级。作为学者,我们很早就呼吁要规范这个行业,让教育生态回归良性发展。
文源 | 校长管理秘籍(2023-02-02)
声明 |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近年来,民办教育新政密集出台,对民办学校规范办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在法财税方面遇到诸多困惑和问题。《民办学校法财税“痛点”问题三十讲》基于主讲人团队多年来从事民办学校法财税咨询的丰富实务经验,选取给民办学校办学带来重大困扰的数十个法财税问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精准剖析,为民办学校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课程亮点
1、 直击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干货满满;
2、 课程以实际案例和问题作为支撑,提供切实可行解决方案;
3、 课程设计符合线上学习习惯,保障优质学习体验;
4、 课程将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变化,持续迭代升级,确保内容的鲜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加
爱我,就请给我一点点在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