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辅导老师的水平确实不足以让自己上岸。这就好比高中老师们能教出名校生,但是自己却考不上清华北大。
但这也不能直接否定老师的水平,因为“术业有专攻”。能做到在自己的学科是“学霸”,已经是优秀的老师。公务员考试里也分为很多内容,老师无法保证擅长所有科目。
第二种,公务员考试里笔试仅仅是第一关,面试往往才是重头戏。培训机构里的老师,他们纵使有再多理论知识和技巧,人脉这关很难搭建。尤其越是小城市,这个问题就越为关键。
第三种,有能力但不愿意考公的老师。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在我们普通大学生看来,能吃上“公家饭”等于人生赢家。
但是对于一些能力很强的毕业生,人家并不存在对未来的担忧。在公司里不仅有底薪,业绩提成也非常高。为了三四千月薪而放弃两三万的月薪,不划算。
但是这类人很可能在临近公考限制年龄时,转而报考公务员。说白了,就是年轻时赚高薪,临近35岁瓶颈时上岸享受稳定的生活,堪称完美。
除了以上来自主观的原因,还有一个因素,很多教育机构在录用员工时,要求老师在几年内自己不能考公。
有些人并不喜欢待在体制内,考上反而更痛苦公务员这种职业在多数毕业生和家长眼里是好工作。但或许这也只是我们的角度罢了。有些人反而并不愿意留在体制内,宁可面对私企不够稳定的模式。
这跟职场气氛有着很大关系。公务员很轻松,这往往是外界的一种错觉。如果简单地按照工作节奏和实际的工作量,他们确实比企业内的毕业生轻松。
但压力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而且基于身份原因,是不能随便对外倾诉的。光是工作流程就非常复杂,一个很简单的文件,需要找很多人签字。
平时同事之间讲话也不能说得太直白,想弄清楚同事和领导的“话外音”,初入职场真是要费一番功夫。
难怪有过来人奉劝底层家庭的学生别轻易考公,因为上岸之后带来的挑战更多。没有过来人的指导和帮衬,很普通的工作可能也难以展开。
这类毕业生容易成为干活多但又无缘升职的类型,还可能被调到别人都不爱做的岗位。名义上是借用,实际上迟迟不予调回。
所以对于一些会考试、擅长总结的优秀大学生,去培训机构指导别人考公,要比自己上岸更自在。只要讲好自己的课,不需要考虑太多人情世故。
私企靠能力和实力说话,讲课讲得好、考生录取率高,自然能给自己换来更好的工资待遇。但是在体制内除了工作上的能力,还要考虑其他很多层面。
或者说,处理跟同事和领导的关系,本身就是体制内特别重要的工作能力。否则自己的工作就难以很好地进行。
【话题】你认为考公和做培训老师哪个更好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