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科培训“大课包”盛行

日期:2023-02-16 11:21:45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大课包”成主流

在调查中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不少家长在购买校外培训课程时,都习惯性地选择大容量课包。“搞活动价格划算”“一次性买完省心”是他们选择的原因。而这样的消费习惯也为日后埋下了隐忧。一旦机构出现运营困难、无法上课的情况,家长们已交纳的学费很难再追回。

2022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要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美术课到音乐课,校外机构推销超过5000元的高价课包仍是常态。北京商报记者以家长身份向部分机构进行了咨询,其中,某音乐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该机构钢琴一对一课程的最小课包是24课时,收费在6000元左右。

某美术机构工作人员也表示,自家最小的课程包为20节课,如果不停课可在3个月内上完,课程总价在5600-6000元之间。而另一家篮球培训机构甚至只设置了两类课程包,分别为一年期课程和两年期课程。一年期课程内含课程50-60节,总价1万元左右。

在调查中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内含多节课程、一次性收费5000元以上的“大课包”仍活跃在当下的校外培训市场上,甚至是非学科类培训的主流,符合《意见》要求的“小课包”却难寻踪影。

整改“大限”

“如果部分机构收费违反《意见》,那么该培训机构可能面临被处罚或强监管等法律后果。”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志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般情况下,若机构设定相对较短的收费周期,消费者在出现机构经营风险时就能及时止损,若收费周期长,消费者及时止损的难度会相应加大。

在孙志峰看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此前发布《意见》限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周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维护正常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市场秩序,帮助消费者降低风险。

而从《意见》提出的时间节点要求来看,到2023年6月底,各地要基本建立非学科类培训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到2024年,非学科类培训治理要取得显著成效,家庭支出负担实现有效减轻,让非学科类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截至目前,《意见》发布已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各地围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规范的相关工作也在推进过程中。2月15日,郑州召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对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准入”标准。此外,重庆、长沙等多地也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除了监管上的发力,为避免学费“打水漂”,家长提高对机构的辨别能力同样重要。为此,孙志峰也建议家长要在和机构签约前做好调查,尽量选取规模较大、运作规范、师资力量雄厚的机构,充分了解机构历史、荣誉、教学特色和市场口碑,不要亲信机构的商业宣传。“对于那些违背商业规律、教育发展规律盲目扩张的机构,或者其实控人或股东存在较大债务风险的,家长们要尽量远离。”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

· 相关新闻 ·

“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等均为违规竞赛

北京商报讯(记者 赵博宇)2月15日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通报。据悉,近日有群众反映“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违规办赛问题。经教育部初步调查,“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及“叶圣陶杯”语文素养大赛、数理大赛、英语大赛、编程创意大赛等系列赛事均为违规竞赛;举办者为北京圣陶文润教育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圣陶国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其注册的微信公众账号有“叶圣陶杯华人作文大赛官宣”“叶圣陶杯系列竞赛官宣”“叶圣陶杯语文素养大赛组委会”“叶圣陶杯数理大赛组委会”“叶圣陶杯英语大赛组委会”“叶圣陶杯编程创意大赛组委会”6个。目前,教育部正会同相关方面作进一步处理。

教育部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家长,参加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务必认准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该名单是经教育部审批通过的由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举办的竞赛,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竞赛活动按行政单位办赛程序进行审批,不列入该名单),不要参加违规竞赛,谨防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教育部指出,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违规竞赛活动普遍存在收费高昂、管理混乱、质量低下、兜售奖项、谋取暴利等严重问题,不仅加重学生负担、破坏教育生态,而且隐藏诈骗风险、侵害群众利益。教育部将继续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各类违规竞赛活动进行坚决打击。欢迎全社会广泛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利益。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