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往往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对于很多工作稳定的大企业职员来说,可能会期待着公司发放节日礼品,还有年终奖金。
但是对于很多初来乍到或者在小企业的毕业生,这段时期可能反而是裁员高峰。有位同学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是2022届的应届生,在七月份入职。
而根据公司6个月的转正标准,自己目前还处在“试用期”阶段,没有上五险。想着工作难找,他还是选择默默坚持。
谁知道,眼看年底他却被通知不用再来上班。理由是公司要精简规模。还没转正就丢了工作,这让他有点难以接受。既然不需要那么多人,起初何必招聘?
应届生面临“卸磨杀驴”,为何他们容易成为被裁员的对象发到网上以后才发现,原来有类似处境的同学并不少。其中很多人都是22年的应届生,眼看要转正又被踢出来。如果企业经常用这种方式,自然节省了不少成本。
尤其是那些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可替代性强的岗位,其实培训几天,但凡有大学学历的人都能胜任,他们也并不介意离职率高.
反倒是这种方式,可以让相当一部分员工处在实习期,降低用人成本。而且,一些内行表示,有些地区会对招聘应届生多的企业予以一定政策的扶持。
这也是为什么招聘会里很多公司优先录用应届生的原因。可是到了转正以及拿年底奖金的时候,却无情地将他们开除,颇有一种“卸磨杀驴”的感觉。
为啥应届生很容易成为年底被裁员的对象?理由很简单,就是解聘他们的成本和代价非常低。首先,他们本身就处在试用期,没有缴纳社保,基本也不存在赔付问题。
理论上无故进行这样的举动,确实企业不在理。可现实中,大多数毕业生为了减少麻烦,或者顾虑到以后在这个圈子里求职的问题,不会去进行劳动仲裁。
其次,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套路”。职场老油条,可能就算被裁,也必须在公司闹一闹、要个说法。
而大学生更有素质,反而容易被拿捏,总是以为“肯定是自己的问题”。无故被挤走,还要“感谢公司栽培”,偷着乐的却是公司。
大学生被裁之后,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往往是更难的在就职环境不稳定的时代,每个毕业生都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但很多同学其实难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遇到这类事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当中,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能力。
在这里提醒大家,工作中遇到不顺利未必全是个人的问题,有时恰恰是企业管理模式或者人情世故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经历过多年的教育,很容易形成“遇到事情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模式。这原本是个优点,但是也很可能被一些企业当成压榨的手段。
用平常心应对被裁员的情况,或许是我们毕业之后都要学会的一个课题。偶尔的失败并不重要,经历挫折后依然能保持自信,这才是更难得的品质。
【话题】你身边有类似的情况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