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联动,“拼”出长三角人的共同记忆

日期:2023-04-09 11:38:07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严济慈的手迹档案

“这次展品是以书信为主的手迹档案。一笔一画地勾勒,整个展览就像一幅精心描绘的工笔画。”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副主任张姚俊介绍。2021年,长三角档案部门第一次合作开办“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这次书信展时间跨度更大,内容也更丰富,既有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的家书,也有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家书,其中近八成档案文献为首次在沪公开。“红色是长三角的共同基因和精神底色,长三角联展的举办,是用好红色资源、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举措。”

书信展汇集了长三角70多家档案文博部门珍藏的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家书。图为其中几封革命先烈的家书

由于属地化和分级管理,同一个人物、同一个事件,档案往往藏在不同的档案部门或者文博部门。张姚俊解释,以往各馆独立办展时,仅使用自身馆藏资源,通常无法全面展现某一人物的精神实质或者事件全貌。“通过跨地区合作,可有效整合红色资源,进一步升华红色档案所蕴含的教育意义。长三角联展就从手迹档案这一独特视角,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最好的教科书。”

在上海市档案馆首展后,展览还将以巡展的方式走进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东路社区、“南京路上好八连”所在部队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校园、军营等,让更多人感受精神力量。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档案部门的布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青年观众一边参观展览,一边交流感想

联动贯穿百年

沪苏浙皖四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交往由来已久。在上海档案馆新馆的“城市记忆 时光珍藏——上海市档案馆藏珍档陈列”主题展里,汇聚460万卷(件)馆藏档案中甄选近千件展品,在这部“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简史”中,长三角三省一市的联动早已有迹可循。

一张1934年的《上海市民籍贯比较图》颇为醒目,显示了上海作为一座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90多年前已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工作和生活,人口数量排名前四的籍贯,依次为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正是如今的长三角。

1934年的《上海市民籍贯比较图》

另一份档案《关于抓紧小三线生产建设工作的通知》,则记录着上世纪60年代起上海在安徽和浙江支援小三线建设的历史往事。当时的小三线建设,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支援,还使沪浙皖地区的思想文化、生活习惯、医疗教育等各领域都有了深入的交流融合。

“从这些历史档案中,我们可以看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渊源。”作为策展团队的成员之一,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的胡劼参与了展览大纲的撰写、布展以及讲解,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板块的展品如数家珍。

在这一板块,策展团队特地选择了一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域项目水务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这份由上海市水务局会同苏州市水务局联合审批的001号文件,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跨域审批协商机制的“开先河之作”,为示范区后续项目审批、监管、验收探索出一条新路。因这份文件而生的元荡桥,将上海青浦和苏州吴江两地通勤时间从40分钟车程缩减至5分钟,也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展区

“展区还有一张照片值得一提,是由新民晚报记者拍摄的——南通西站发出首列至上海的动车驶上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胡劼说,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后,上海至南通的旅行时间由原来3.5小时压缩至1小时6分钟,大大缩短了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时空距离,极大便利了沿线群众出行,“当我介绍这两件展品时,观众们特别是来自长三角的观众都切身感受到长三角区域‘幸福圈’中的便利共享”。

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拍摄的南通西站发出首列至上海的动车驶上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异地查档便捷

婚姻档案、知青档案、独生子女档案……一生中会有多种档案,它关系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上海,汇聚了苏浙皖三省人才,由此也产生了频繁的民生档案跨省利用需求。

出生医学证明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浙皖档案部门按下了合作交流的“快进键”。2018年3月,上海市档案局牵头与苏浙皖档案部门共同签订《长三角地区开展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工作合作协议》。三省一市档案部门共同破除壁垒,用户可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国家综合档案馆跨地域、跨馆际查阅馆藏民生档案,在全国档案部门首开规模化跨省工作协调新机制。

2018年9月6日,上海市虹口区档案馆为温州市民林先生查询到他本人在上海市行知艺术师范学院学习期间的成绩单,这是长三角地区完成的第一例民生档案“异地查档、便民服务”。

“当时林先生为办理移民手续,致电虹口区档案馆咨询来沪查档有关事项。在得知‘异地查档’这项服务后,他只需带上身份证,在温州市鹿城区档案馆办理异地查档的申请。虹口区档案馆受理后,便可及时提供给当事人。”上海市档案局业务指导处副处长胡正秋介绍。如今,长三角地区的345家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均可提供“异地查档”服务。

上海市档案馆新馆

近年来,“异地查档”的便捷性更加凸显。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副主任颜昶介绍,相较于2018年和2019年,长三角民生档案服务申请的数量,近三年明显增长,“疫情期间,在沪工作生活的苏浙皖人无法回家查询民生档案,但通过这个机制,距离就不是问题”。

目前,上海市20种通办民生档案已全部纳入“异地查档”服务体系,全部17家综合档案馆已建成23种分布式标准化目录数据库,汇聚近2000万条民生类目录数据,受理点覆盖全市200多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及分中心,为市民“异地查档”储备了厚实的档案信息资源基础。至今,上海一地就已受理了1000多份“异地查档”申请,利用需求量逐年递增。

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最近,长三角‘异地查档’纳入了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民心工程,我们正在推动实现出生医学证明的长三角‘异地查档’在线出证、全网通办。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推动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地区便民实事,才能真正服务百姓。”胡正秋说。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