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司寇出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能顺利长大已经很不错了,何况陈司寇还年幼丧母,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但小小年纪的陈司寇勤劳、坚强而懂事。她想得更多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艰难的生活,改变自身的命运。
在身边女孩子都不看重学业而看中嫁人的时候,陈司寇不为所动,她有着坚定的目标,那就是——进入高等学府。
靠着这股劲,她竟然一路闯进了北京大学的校门。
就是在北大,陈司寇遇到了自己的丈夫赵宝煦。一样的贫苦人家出身,一样的坚强不服输,让两个人惺惺相惜。
结婚后的两人生育了三个子女,后来都成为了优秀的人才。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她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自主。从北大教育系毕业后,她选择了去北京101中学当一名政治老师。
经历过贫穷与战乱的她深深懂得,民族要强大,最终要靠知识的力量。
她决心要用知识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为国家培养好下一代。
就这样,她在中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一辈子,无怨无悔。
任教期间,陈司寇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她之所以严格要求学生,是因为她急切地想让学生多学点知识,不要浪费了大好年华。
她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出息。
02 特殊年代,坚强生活
同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在那个特殊年代里,陈司寇也遭受了不公的对待。
她被停止了教学工作,每天都站在太阳底下毒晒。
但她始终相信这段黑暗的日子终究是会过去的,所以她咬牙挺着,再难也没有想过放弃生命。
而丈夫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
对于此,一心钻研学术,教书育人的夫妻俩都感到锥心般地刺痛。他们为知识分子们惋惜,也为国家的发展而担忧。
好在,夫妻俩等来了云开月明的新时代。
一辈子经受了大大小小小磨难的陈司寇却是乐观坦然的,每当有人提起以前的种种糟心事,她总是笑着说:“都是些小事”。
过去的事,不管多难,她都不会再放在心上了。
就是这份淡定与坚强伴随了她一生,也成为她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快,陈司寇就到了退休的年龄,她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工作岗位。
03 退休后日程满满,忙着看报学习
退休了,忙碌了大半辈子,终于可以歇歇了。
但陈司寇却不这样认为。
她认为退休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退休不是止步,还是要紧跟时代社会发展脚步。
上班时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学习,退休了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退休后陈司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学习,她可以坐在书桌边一坐就是一上午。
看到好的内容,陈司寇就整理成笔记或者剪下来粘到专门的笔记本上。几年下来,各种内容的笔记、粘贴都已经满满几大本了。
陈司寇最喜欢看到的就是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她会为国家一点一滴的前进而欢呼雀跃。
陈司寇也不拒绝新事物,新知识,她总是主动去学习一些新知识,并像年轻人一样乐于接触新事物。
这让她始终保持着灵活的头脑,以及像年轻人一样的热情和活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两口的行动越来越迟缓,儿女们都建议老两口请一个保姆照顾他们的衣食起居,但陈司寇拒绝了。
在她看来,年老不代表着不劳动,只要自己能动,就要自己做。
直到后来陈司寇实在干不动了,才请了一个小时工,每周来打扫两次卫生,其余小事务还是陈司寇自己来做。
2012年丈夫去世后,孝顺的子女们不放心她自己一个人,都要母亲跟自己住,但也被陈司寇一口拒绝。
思想开明的她认为,老年人不能倚老卖老,不能认为享受子女的照顾应当应分。只要自己还能动,为什么非要去打扰子女呢?况且老年人就不需要自己的空间吗?
陈司寇的子女们都很孝顺,虽然老母亲一再强调不用老过来看她,但他们还是定时来看看老母亲有什么需要。
对此,陈司寇说这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就连自己的学生,包括晚年生病卧床时来看望的亲友,陈司寇都是一样的态度。为他人着想,是陈司寇保持了一辈子的习惯。
04 得癌症不慌乱,活得通透,拒绝手术
老年人最害怕的一个是身边没人陪,另一个就是生病。那陈司寇老人又是怎么应对这些的呢?
老年人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尤其是失去老伴的老年人,平常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陈司寇看到自己院里生活的老人,每天最盼望的事就是子女来看自己,很多老人也或多或少都有点忧郁症。她就想自己决不能这样。
她的一位同事,老伴去世后很孤独,经常缠着陈司寇“煲电话粥”,说一个人太寂寞了。陈司寇总是开导她,自己一个人的日子也要好好过。
陈司寇把自己的经验一一告诉同事,教她把生活安排地充实有条理,告诉她老年人也要生活有激情,有意义,这样就没有时间想其他的了。
陈司寇自己每天也是把生活安排地满满当当,这样她的每一天都很充实。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会时不时地会出现一些小病症,为了不经常麻烦儿女,陈司寇还自己琢磨起了治疗方法。
你还别说,陈司寇老人自己研究的健康保健方法,关键时刻还真能起作用。
以前陈司寇身上会时不时地痒,没有明确的原因。就连医生也没有好的办法解决,痒地难受了也只能是涂点药膏,治标不治本。
陈司寇就自己广泛翻阅关于瘙痒症的书籍,看得多了,她也总结出了治疗方法。她不仅在饮食上做了调整,还自己按照书上说的学起了按摩手法。慢慢地皮肤痒的毛病居然不治自愈了。
还有一次比较凶险。那次陈司寇早上要起床时才发现腰却不能动了!
陈司寇没有惊慌,也没有第一时间给子女打电话。
稍作冷静的她开始自己给自己按摩,按照穴位图找准穴位,慢慢按摩,结果还真管用了,过了一会就能行动自如了。
要不怎么说陈老太的淡定与从容就是她长寿的很大一个原因呢,92岁时陈司寇在医院检查出左肾上有个肿瘤,这种情况下百分九十的人估计都会选择手术。
但陈司寇拒绝了,她说自己已经90多岁了,经不起大手术,万一手术后再出现其他病症,真是得不偿失,陈司寇主张顺其自然。
陈司寇知道很多人都可以“带瘤生存”,何况自己都90多岁了,更不会害怕它。
陈司寇决定还是要从入口的饮食上入手,研究哪些食物能抗癌。就这样,两年来陈司寇清淡饮食,身体并没有什么不适。
其实,陈司寇能“带瘤生存”,主要还是心态良好。很多人并不是被疾病打倒的,而是被心理上的恐惧打倒的。
面对癌症,陈司寇很坦然,不惧怕,也不放在心上,就跟平常人一样。这是有多大的心呢!
05 生命尽头,绝食断水,争取“走”得快一点
2017年,陈司寇已经满96周岁了。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她的身体机能也退化地很快。在这一年她承受了身体上的各种疾病之痛。
首先是肾癌再次发作,接踵而至的是尿毒症和贫血性腔梗。这一次是真的回天无力了,连医生都说年纪太大了,恐怕是不可逆了。
虽然子女们再次动员她去医院,但是“固执”的陈司寇怎么会答应呢?
她把生活质量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去医院任由冰冷的器械和各种药物来折腾身体,那是她最不能忍受的。
于是子女们为她请了保姆,并且24小时轮流看护着她,生怕她出一点意外。
但殊不知这样的日子是要强了一辈子的陈司寇最不愿意过的生活。
生病期间的陈司寇还是在为别人着想。她告诉女儿:“一不要通知学校,二不要通知亲友,三不要让人来探望。”
这时的她面对死亡没有一点的惧怕,反而希望自己能走得快点,这样就可以让身边的人少受些拖累。
她曾经请求过子女帮她快点解脱,这样她也能早登极乐世界了。
但哪一个做子女的不是竭力想挽救母亲的生命,就算实在无法挽救也是希望她能多挨些日子,谁能忍心这么做!何况中国还是没有安乐死的国家。
最终,陈司寇不想在病床上这样日日重复没有质量的生活了,她决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告别世界。
她的方法就是绝食断水。
当儿女们把精心准备好的饭菜端到她面前时,她看也不看,让人赶紧拿走。儿女们想逼着她吃,她就用手捂住嘴巴,坚决不吃一口。儿女们心疼却没有一点办法。
后来,陈司寇老太连水也不喝了。但她的头脑一直都是清晰的,想要做什么都能准确表达。
绝食进行到第三天时,陈老太已经说不出来话,家人给她准备了纸笔,她就把想说的写在纸上。
第五天的清晨,她尚能在保姆的帮助下上厕所。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下午五点多陈司寇老人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她走得没有一点痛苦,很坦然,也很安详。
06 结语
纵观陈司寇老人的一生,活得通透是对她最好的评语。
少年时虽生不逢时,但她有自己坚定的目标,不达目标决不罢休。中年时遭遇挫折,她咬牙挺着,过后淡然一笑。老年时面对孤独与疾病,她用自己的方式,让生活过得更有质量。
在生命的终点,她说的是:“要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负担。”
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我们多少人陷入了沉思。
在陈司寇的晚年,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已经准备好走了,随时都可以走。”
幽默的陈司寇在自己94岁时说:“我现在已经94岁了,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哈哈,我觉得自己赚到的已经太多了!”
通常人越到晚年越害怕面对死亡,这是人的本性。而陈司寇的生死观却能如此地达观通透,面对死亡能做到坦然接受,并能快乐赴死,这是极高的境界。
就如陈司寇说:“人的一生分为数量和质量,我们不能决定数量,但是可以保证每一天的质量。”
我们或许做不到陈司寇老人那样一辈子都生活地有质量,但我们也要尽量保证每一天有每一天的质量。剩下的就是顺其自然,坦然面对疾病与死亡,就像自然界万古不变的新陈代谢规律一样。
参考文献
1、读者:《96岁北大教授夫人断食结束生命,生前一句话,发人深省》
2、老年日报:《96岁北大教授夫人断食结束生命!生前这段话,值得所有退休人看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