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上只是最基本的俸禄,还没算朝廷给官员配发的各种“补贴”和皇帝的奖赏,如果官员拥有爵位,他们能获得的收入只会更高。
甚至,在汉代时期就已经有了年终奖——“腊赐”(由皇帝腊月发放,因此称为“腊赐”)。
《汉官仪》中记载一项“腊赐”名单:
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
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
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
这是东汉时期的情况,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7500钱,领一回年终奖,相当于领了一年的工资,比现在13个月工资扎实多了。
【当然,上面说的是中央公务员们的年终奖,相比之下,地方公务员苦逼多了。】
那么,这么高的待遇,汉朝是否达到了“高薪养廉”的效果呢?答案是并没有。
就算能拿到高工资,汉朝的官员还是不遗余力地增加自己的资产,疯狂敛财。
例如:汉官杨敞,先后担任过大司农(国家最高农业长官)和丞相,他有多少资产呢?据悉杨敞临终时留给自己儿子的遗产足有五百万,留给第二位正房妻子的遗产也有数百万。 显然,按照“四千二百石”的标准,杨敞根本攒不出这偌大家财。答案不言而喻。
杨敞只是冰山一角。
所以,
诸葛亮
的那句“远小人”,正是关于防止特权阶层扩张权力的警钟!
二、唐代俸禄折算表
相比汉朝基层公务员与丞相三公相差900倍;唐代官员俸禄还是比较均衡的,底层官员也有能养家糊口的工资。
唐代官员从政府那里所得的俸禄来源包括:禄米、土地、俸料三大项。
1、禄米收入:
《新唐书食货志五》云:“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递至从九品为30石,都是每年供给一次,外官无禄。外官就是地方官员。也就是说中央公务员才有的禄米。一直到贞观初年,才改成规定外官比京官低一等给禄。
唐朝延续了汉朝的制度,即公务员也有年终奖:百官在年终考核中得到上考者,可得到奖禄一季或一年。
2、土地收入
在均田制度下,唐代职事官、散官、封爵、勋官等均可按品级受职分田和永业田。据《新唐书食货志五》载,一品有职分田12顷,二品10顷,递至九品2顷,皆给百里内之地。诸州都督、都护、亲王府官二品12顷,三品10顷,递至九品2顷50亩。
从白居易的《问议百官职田》看,唐代官员从政府那里所得土地收入主要还是靠职分田。职分田一般按每亩收六升的租率出佃,所谓“依品而授地,计田而出租”。
3、俸料
唐代官员的俸料制是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制定的。所谓俸料,包括月俸、食料、杂用,职事官又有防合或庶仆(一品至五品有防合。一品防合96人;六品至九品有庶仆,六品有庶仆15人)。这套内容复杂的俸料制,至唐玄宗时才合为一项。
三、宋代俸禄折算表
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
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
,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
只因相比汉唐,宋朝的经济非常发达,富宋名不虚传,朝廷十分有钱,而宋朝的文官地位又十分高,宋代的官员基本工资除了现金,还发粮食、衣料。可以说在宋代当官不要太舒服了。你看看东坡老兄,一辈子被贬,东奔西走的,可从来就没有动过辞官归故里的想法,你就秒懂啦。
再以包拯为例,他一生廉洁奉公,铁面无私,不附权贵,被后世普遍认为是清官,有"包青天"的美誉。但事实上,包拯的薪俸是极高的,可以用家财万贯来形容了。
在包拯担任开封府知府时,他每月有30石的粮食,加上1500贯的公钱和2000亩地收租的收入,再加上龙图阁学士这一职位每年也能给他带来1656贯钱、四十多匹绸缎的实物收入。
将所有的收入换算成货币,总共下来,他一年的收入约莫是21000多贯。一贯钱等于1000文,相当于现在的650元。也就是说,包拯一年的工资相当于现代人收入的1300万元,这可谓是万里挑一的收入了,在当时,甚至可以抵得上一个省的税收。
宋朝主薄2.5公顷土地,37.5亩地,俸禄12贯,一贯1000文,一文钱一个烧饼,现在一个阿婆烧饼3.5元,主薄月俸禄折合现在是42000元,当时粮食产量低粮食是很值钱的一公斤粮食十文钱,一亩地二百公斤,一亩地二千文,37.5亩地75贯钱,折合现在262500。主薄正常收入766500元。九品官76.65万元。万贯家财折合现在3500万人民币。
古代的粮价和现在不一样,应该拿古代的食物和流传到现在相同的食物进行比较。
四、明代官员俸禄
到了明朝,官员的俸禄水平骤降。相比大宋,可谓低得令人发指——明朝初年官员俸禄之所以如此之低,和当时明朝建立初期战火之后,休养生息的国情有关。
直到洪武十四年(1381),才进行了一次俸禄改革,增加了官员的俸钞。同时废除了"职田",采取"养廉地"补贴的政策,规定"养廉地"补贴的对象是镇守边疆的官员。
公务员薪酬过低,也造成大明王朝上下贪腐成灾。毕竟大家都是要生活的:哪怕是一代名相,16世纪唯一的改革家张居正,面对戚继光将军的进贡,收起也是毫不手软。
五、清朝官员俸禄
清朝是历代公务员工资最低的,就算是和珅的每年正俸禄也就186两白银,折合每月不到20两,按照当时初中期购买力折合每月不到5000元。还好的是除了正俸还有每月几十石米给。更不说京外官员。
横行对比的话,宋朝是真富,明代比较低。其他的朝代县令俸禄,和今天的处级干部薪资待遇,差不多是一个层级。 不过不能算工资外收入。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对此,大家纷纷表示:
1、【我搁汉代也就是个长史,唐代也就是个校书郎,宋代主薄都算不上,明代知府勉强,清代也就是个千户】——这已经很自信了;
2、【汉朝还能到州牧,到唐朝只能是京兆县令,到宋朝只有县令,到了清朝,知县都赶不上了,,货币贬值太快……】——这个对照很与时俱进哦
(确实,通货膨胀真厉害,唐朝还能比天策高很多,到了清朝勉强从三品);
3、【竟然见自己比古代县令工资还要高,却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是最无奈的反馈;
4、【只能将就着当个汉代的长安狱吏,明代的县丞,王府典膳了。其他朝代都是加入丐帮的】——这位朋友是个乐天派。
5、【我的收入已经达到了清代的从三品,但是连媳妇都娶不起】——这位朋友是认真的么?
……
也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
【不好比:公务员生活水平从古至今也不是靠薪资来决定的。】
也对哈。
确实,这样算是不准确的,时代不同,用度也不同:
简单来说就是生活成本和支出完全不一样——现代你一个月需要缴的钱,什么气、电、水,话费、网费,开个车还要加油,小区还要交物业管理费等等,不开消费支出只横向计算收入是不严谨的,别人那个时代月入1000的人,可比现在月入1万的人活得潇洒自在多了
1、从婚姻家庭制度:其实根本无法比,就算明清。一个县令都能娶几房媳妇。只要当5年的官,就能成立起一个大家族,养10多个儿女,仆人几十个。现在你就算年入千万,能养那么多人?
就算一品大员最低配置,也是配四个司机,两个个厨师,一个管家,十个家丁,八个丫鬟,大小老婆五个,养活儿女四个。就问你这些人工资要不要给,现在你养活这些人发工钱一个月多少。
2、从消费支出构成:衙门里很多从业人员的薪俸是要主官自己掏钱的,所以实际可支配收入不能这么算,特别是明清两代。官员都是自己养幕僚一帮人的,开支也大。我们熟悉的徐渭徐文长,就是浙直总督胡宗宪的幕僚之一。
如正一品家丁少则100人 ,多则300人——按现在工资平均3000/人/月 一个月就是30-90万 再加上日常开销 一个月最少100-200万以上 月收入一个月最少300-500万才合理。
责任编辑: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