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化AI技术将颠覆教育?脑科学科研人员这么说

日期:2023-04-08 11:37:38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多知:之前有个图说AI可以替代哪些工作岗位,其中就包括初级码农、文字工作者、教师等等,您感觉未来教育场景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答:确实绝大部分的教学都可以被取代。比如写作文、口语陪练,甚至包括需要严密逻辑推理的科目,数学、物理等等。

未来“知识型”的老师会被取代。可能每个人会有自己的AI伴侣,就像钢铁侠的助手贾维斯。教育场景可能只是AI助手的使用场景之一。甚至可以根据需求,将教学场景设计成虚拟环境,每个人进入系统进行自适应学习。里面的情景可以设计得很有趣,像个游戏一样。之前有部分教育产品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沉浸式教学,但其中的线索和场景是固定的,并没有达到真正的自适应效果。而高智化AI是可以实时动态调整学习路径的,可以达到真正的自适应学习效果。

就目前的研发速度来看,未来这个模型不仅可以打字,语音、视频、图像都可以,会逐渐演变为一个多模态的模型。

多知:那老师的角色会如何演变?

答:未来的老师,可能不再是知识型老师,而是会出现少量类似于“人生导师”这样的角色,他们告诉我们处事规则、把握大方向、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知:目前美国有些学校在禁用ChatGPT,您怎么看?您觉得用了高智化AI技术,是否会带来评测不公平的问题?

答:当高智化AI技术普及后,评估的问题并不难解决。假设我们都有AI教学伴侣,老师可以去看AI记录,这些都是后台数据,后台可以看到,并且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甚至说,在和AI互动的过程中,AI就是在“评估”你。这样的评测可能比一次考试会更准确。

当一个新技术来临时,禁止并不能阻止它的发展。从既往历史来看,凡是能提升效率的技术,最后都会被广泛应用。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禁止类GPT技术,而且需要如何合理地利用类似技术,并规避可能出现问题。

现在我们很多学生会用它来做总结、评语,我也会用它来改论文。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因为它不知道你的场景和思维。比如我们需要写好一个初稿或者框架,最后让它来做写作上的优化。

多知:未来我们如何和AI共存?

答:人类和AI共存,第一阶段肯定是将它当成一个工具,让它做很多重复性、甚至知识型的工具。但在这个阶段,很多行业就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但是,后期高智化AI是否会出现独立的思维?是否会出现真正的数字人世界?这个是不确定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呼吁要暂停新GPT的研发。其实到目前为止,科学界对思维的原理,以及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并没有定论。

而现在,新版本GPT已经有“涌现”的现象,这是让所有人既担忧又兴奋的事情。

多知:就眼下,它会对人类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哪些影响?

答:人的一部分能力,比如做重复性信息提取或者操作的能力会被剥离出来,也就是说人会向着创造力方向演化。然后,知识和重复性的思考一定会被机器给替代,而且现在来看这个是很快就能实现。

但是,涉及到创作性的东西,人依旧是很难被替代的。

多知:但是现在AI作画、AI写作都可以完成得很好了,那您感觉个人的创造性还能体现在哪里?

答:AI的创造性是什么呢?就是它可以组合,但是他不会创造出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东西。但是人可以。比如说,刘慈欣写《三体》,它里面提了很多新的规则。不管是否正确,这个是计算机一定创造不出来的,因为他它只能在当前的有限世界里得到的这些规则去排列组合。他得不到新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创造力。

所以你看很多AI绘画,画得很好,但这不是真正的创新,真正的创新是都没见过的,没有提出来过,你通过现有规则得不到的,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所以未来的话肯定会两极分化,就是说一部分成为特别顶尖的创新者。但这注定一定是少数的的。绝大部分人可能会变得更懒、更笨。不主动思考的人就会退化。

多知:人脑和机器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人脑和机器最大的核心区别在于它的资源。就是说人脑的资源,受到能源消耗物理容量的限制,是一个小系统,这方面差别很大。第二、为了适应这种差异,人脑里面有很多特殊机制,比如说直觉、情感。这些东西有好的一方面,有不好的一方面,但是对于一个小系统来说,必须要有这种直觉和情感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的算力不够。所以这也倒逼了人脑要非常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去解决特别复杂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人可以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举动。比如说我们定义的天才,就并不完全基于一个确定性的逻辑算出来,它可能是跳跃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是机器不具备的。这可能是一个核心的区别,在若干年之内可能也还会是一个主要区别。现在的机器想要达到这种能力可能也比较难,因为人自身也不理解这到底是怎么实现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机器就比不过人。

机器未来一定会比人强。因为人有的这些限制机器都没有,那么一旦我们知道人脑的工作机制,借鉴一些人脑高效运作的逻辑,那么机器一定会超过人脑太多。

多知:那人脑的价值又在哪?

答:有几点:1、情感能力。

2、 想象力。现在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大部分以知识和经验作为评价等级的区分,未来可能这套逻辑就不再适用,知识评价的权重会下降,更多会转为比如想象力、直觉等一些个人特质的评估。

3、个体差异性的价值。从进化论的角度,个体的差异性对于社会的多样性和种群的延续很重要,如果没有差异性,意味着出现不了新的东西。而计算机很难做到这一点。这也是个性、情感的来源。

多知:那未来我们应该重点锻炼怎样的能力,可以在高智化的AI时代里扬长避短?

答:应该将更关注人类特有的能力上,比如想象力和直觉的培养,把知识性和重复性的知识下放给AI,实现更合理的分工。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并不是要我们不要学习知识,因为所有的想象力和直觉本质上是依赖于大脑中现有知识基础的。所以如何和AI融合是一个重大问题。

(应受访者要求,文章采用匿名的方式)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