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生活与疫情一起按下起始键。
在我收到初三毕业证书的前一个冬春交际,随着新闻里的热点话题从春节返乡变成了新冠爆发, 我漫长而又短暂的三年开始了。
初三那年,原计划是直升考入本校读高中继续当体制内学生,但因我糟糕的数学,结果落榜的消息先疫情一步而来,一下成为失学儿童的我,误打误撞中成为了一名国际课程体系学生。
刚开始进入国际课程体系的2020年的下半年与2021年,一切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我一头将自己埋进新鲜的高中课业里,展望着明天会更好,生活重回2019的精彩纷呈。
这样的积极情绪一直延续到2022年的3月11号,一个周五的下午。
当我我第一次打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听到恢复网课的消息时,我感到一阵恍惚——是时间倒流了吗?我怎么回到了2020年的3月。
说实话,听到网课的第一瞬间,我是欣喜大于沮丧的,作为一个苦学习久矣的高中学生来说,谁没有经常期盼不用上学的日子呢?
幸运的是,我也没有成为方舱生活或是酒店隔离的经历者,居家生活也没有对我造成毁灭性打击。
作为一个不以社交活动作为能量来源的内向者,脱离了抽干精力的社交,我的居家生活好像并不难熬。
我在隔离中度过了生日,完成了高二下半学期所有的课程,盘算着三餐应该吃什么,并不断地放宽对于现状的接受阈值, 宽慰自己“居家隔离是变相的放假”。
隔离期间,我真的成为料理高手了▲
然而,随着时间越来越长,这一切也变得没那么有趣,我仿佛丧失了对生活的微妙感知。
举个例子,在家隔离三个月后,居委会发来了出门条,当我第一次拥有离开小区的机会时候,我开始仔细思考应该在轻飘飘的纸条上,该写下什么目的地, 大脑里竟然一个地址都没有蹦出来。
小区外的世界,仿佛对我已经很陌生,竟然有些不适,仿佛是一个外来者。
那一天,我没有选择出门,因为不知道能去哪儿,能找谁,又要说些什么?于是,我把空白的出门条放在家门口的鞋柜上。
直到十天后的小区彻底宣布解封,我才第一次走出去,
站在小区门口的马路上,人行道上的共享单车一排排地躺在地上,已经许久没被人用过,生活秩序的崩坏从每个缝隙中渗出。
限制颇多的出门条▲
二
我开始变得焦虑
渐渐地我意识到,尽管生活好像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但是不知道从今年的什么时候开始,每天都处在极度没有安全感的状态。
当我发现微信小程序的第一栏从购票软件、点单程序变成随申办时,4月和5月所经历的一切延迟地给我带来一击重击,然后留下延绵的钝痛。
我快要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了。
手机相册里最近一次出国、参加音乐节、照片里的人群没有口罩的日期停留在2020年初,而看到朋友圈里国外的朋友们参加百人聚会、狂欢的音乐节时, 我仿佛感觉自己在接收宇宙另一端发来的电波,观看一场来自外星的狂欢。
所有的娱乐活动都被切断了,一再被延期的演出、被迫取消的展览、停滞的快递里是我满心期待的专辑。
愉悦感像超时配送的外卖,送到手里的时候早就冷掉,甚至变质了。我失去了与外部世界同频的机会,本应把我从痛苦中抽离的娱乐让我陷进了更深的悲怆。
看新闻变成了一件让我体验割裂感的事。
每天拿起手机,看到的新闻只带给我比复杂的题目更巨量的错愕,我一边因为自己只能隔着屏幕看着这些社会事件,无能为力而愤怒,一边庆幸着自己还有愤怒的能力,至少不会变得麻木。
我不知道自己应该把恨意发泄在哪里。
我的阅历,我的生命长度,完全不足以让我理解面前这分崩离析的生活秩序。
调查来自上海教科院▲
在这个城市里,还有更多的哭声。
我曾经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这句话适用于所有苦难,可是无孔不入的各种新闻和现实的割裂,让我不可避免地产生悲观的念头,但我又很无力,只能兀自崩溃着。
在跟新冠相处的这段青春里,我清晰地感受到我的人格被不断形塑:
我从未料到课本里的 高中生物知识会帮助我判断谣言;我的商业管理课竟然被应用在规划星期几、几点该做核酸,避免被避之门外。
我的日常生活被不断压缩,对于时间掌控好像已经变成了核酸码上滚动于24、48与72之间的时间。
我的书房的窗户正对着楼下的检测点,那段时间,每天听到的声音都是重复的 “所有居民下楼做核酸”。
听了三个月,以至于某天放学,在走去地铁站的路上看到一个被绑在柱子上的喇叭和一把空椅子, 尽管它是沉默的,我依然泛起一阵挥之不散的恐惧和焦虑。
昨天一封高中家长的信刷屏了▲
三
我仍然不会放弃共情
回过头说,我这些情绪是只有我自己有,还是许多学生都有呢?
我曾看到一个留言,一名17岁的学生说自己在隔离期间患上了轻度抑郁,她却责怪自己,这肯定是自己不够坚强导致的错。但直到她看了一些数据,寻求一些帮助后才知道: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有读者回复道:这不是孩子的错,这是时代的痛。
也有人看到这里会说,那为什么要去关注这些让人难过的新闻呢?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在《鼠疫》里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应该如何实现心灵的平静?”“当然,通过同情心。”
关注身边的社会,也是我高中读的是IB体系的核心宗旨。
我非常喜欢IB的语文课,这可能是我学ib以来最喜欢,也是唯一喜欢的一门课了。初中读体制内学校时候,语文课只是探究语言,而IB中文却是教我们如何结合视听元素向观众传递信息,以及背后所代表的身份认同和文化。
我觉得中文课让我变得很容易反思自己,也让我看到更多世界的褶皱。老师也 鼓励每一个学生去表达,也会带我们去思考社会议题。
比如,上学期期末考试是口试。我选的题目是“社会性别规范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影响”,然后从奈保尔的书和三联文章里选择了两个女性形象,对她们的行为做具体分析。
然而等我读自己的选段时候,我发现我对于这些女性第一反应就是不理解,甚至是厌恶。
这种情绪把我吓了一大跳。我生活在一个男女相对平等的家庭中,也没有受到特别多的社会规训,但在面对性别问题时,我总是会想:其实她们遇到的问题完全是自己可以纠正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对现状进行反抗的。
但更多时候,我们所做的选择,真的是我们自己所选吗?所谓自由意志,真的是由个人决定的吗?
包括我们看到的疫情里那些令人心碎的故事,只因为我们没碰上,就会武断下结论去责怪、冷嘲热讽当事人吗?
我开始养成了诘问的习惯。哪怕非常难过,我也不能放弃共情的能力。
但另一方面,在种种困境中,不放弃同情心的同时,我开始自救。
就在上个月,我购入了一本2023年一日一页的日记本。我决心用记录,对抗重复的每一天,也避免我遗忘任何真实发生过,却变得毫无痕迹的事情。
我和朋友们开始倒数起距离自己毕业,前往海外学习的时间;我们珍惜着每一次见面, 每一次物理距离小于精神距离的时刻。
调隔离期间用腾讯会议见面的我与朋友们▲
虽然时至今日,我对对即将到来的未来仍常感到不安、焦虑和痛苦,也不敢制定太过具象的计划。
但我也会让自己别忘了感受希望、感受到鲜活的世界。
别忘了,只要有共情,我们之间依然拥有着连接,拥有着或接纳或对抗现状的决心。
来源 |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中产妈妈不焦虑俱乐部,以真实故事对抗焦虑,用专业判断规划升学,以战略思维探索志趣。
关注明师俱乐部
明师说11+12
《明师说:让新课标在英语课堂真实发生-30个中小学案例精选》
公益讲堂开讲了: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优秀课例展播 期末专题 | 有一种惊喜和期待,叫英语老师写的期末评语! 明师公开课为你精选1000+英语好课!| 明师研习社 名家谈 | 崔允漷:如何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学历案?(附模板)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 “种子教师”第二期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跨学科教学”例析! 为什么“英语”不能退出主科?看完这篇就明白了! 宝藏资料 | 这波经典中国故事英文课件建议收藏! 10000套教师PPT课件模板,直接领取! 英语分级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的教学评价(附观摩课案例)教学资源、精彩活动、趣味互动
福利折扣、在线咨询
明老师微信ID:iminglaoshi5
请不要重复添加明老师,谢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