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觅眼|碧桂园物业讲了一个笑话

日期:2023-05-26 12:08:29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帖子的下面,是一堆人的恭喜之词。有个人调侃道:各种指标,增值、收缴、外拓、关键月入3800拿命往里搭……

所有的发言引导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职场生态——非常忙碌却没多少钱可赚,充满了委曲求全、压抑和无奈。但在2022年的年报里,这些情况不但连个注脚都算不上,甚至还透露了一个涨薪的秘密。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年内增加了4000名员工,人数增长了1.8%,但出乎意料的是,总员工成本却大涨了56%,总额达到了162亿,平均下来每人薪酬和福利大涨53%,达到了人均71000元,上一年人均才47000元。

这是一份经过了审计的年报,年内支出的员工总成本确定无疑。如果这笔大涨的薪酬和福利与普通员工无关,那就是都流入了管理层的腰包。

对一个劳动密集型的物业公司而言,在最艰辛而特殊的2022年,社区服务因为疫情陡增了更多需求,一线员工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量。有点滑稽的是,流血流汗的人没获得相应的待遇提升,远离炮火的人却肆无忌惮地给自己封起了大红包。

(二)

这几年,碧服以狂飙的姿态成为了全国在管面积最大的物业公司。2022年,既是这场大收购的尾声,也是开始展示成果的首年。表面上,碧服还是交上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公司总营收达到了414亿,同比增长了43%,总额比第二名的万物云高出了100多亿。但如果用资本市场最喜闻乐见的核心净利润来衡量,只能说一言难尽了。

财报数据显示,碧服去年的核心净利润是50亿,同比仅增加了9%。核心净利润核算扣除了所有非经营因素的干扰,最能反映一个公司实际经营水平。用9%这一增长率来评价一个行业巨头,基本可以算是平庸的表现了。而这或许是注定的结局。

在最销蚀核心净利润方面,碧服的三费支出增长惊人,即便大并购已进入尾声,但2022年这一增长依然达到了28%;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管理费用,大增了30%。在管理费用中,管理层薪酬占比最大。 大增的管理费用,正好与前述所说的管理层涨薪相吻合。宁可让净利润难看一些,也要让有些人的钱包鼓起来。如果这是一条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那么谁最受伤呢?

2022年,碧服的归母净利润大降了53%,只有19亿,这里面除了管理层涨薪的消耗,商誉大减值更是致命一击。2022年,碧服对自己高达上百亿的商誉减值了18亿,占到了归母净利润的95%,这绝对是个大手笔。如果不是这笔减值,碧服的业绩虽然不会超越2021年,但也不至于下跌得那么难看。

18亿减值主要出自两个公司——四川嘉宝和财信智慧生活。碧服管理层将减值的理由,归因为两个公司的现时价值下跌,并且预计未来现金流也会不尽如人意。这个理由牵强得有点可笑,先不说特殊的2022年让所有公司的经营数据失真,未来的现金流迟早会反弹,就按碧服自己对外宣称的逻辑,来自业主的现金流收入很分散,不存在集中爆发的流动性风险。同样的市场下,一样被并购的碧桂园关联物业公司的商誉纹丝未动,相形之下,只对上述两个公司大幅减值,这种取舍看起来别有深意。

能证明这一点的还有碧服的金融资产。碧服这几年投资有高达41亿的金融资产,基本都是小比例参股其他物业公司。2022年,依然是同一个行业,这些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不仅没有折损,反而升值了1.9亿。

专门对两个公司减值商誉,真正的意图可能有三:一是之前并购出于某种目的出价过高,所以必须找机会减值;二是进行业绩大洗澡,以此做低业绩基数;三是两者兼而有之。

其实这种戏码在资本市场很常见,当管理层觉得这样做的好处大于弊端时,选择的天平就倾斜了。就是,碧服走到这一刻,一个谜底似乎正呼之欲出。

2022年底,在连续进行了三次配股,募资115亿之后,杨惠妍在一轮大反弹中突然减持了7%的股份,套现50亿离场。这就引发了一个假设:如果她提前就了解了随后出台的全年业绩会有一个商誉大砍杀呢?

资本玩家通常会遵循一个明确的路线图: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大举借债—从市场配资还债—高位减持股票—各种减值—股价回落—公司趋于平庸。碧服好在讲的这个并购故事是真实的,要不然也不会让那么多业内员工闻风丧胆。这场起始于行业雄心的大并购,在颠覆掉一些普通人的生活之后,又失色于资本市场。这就是一场博弈,总有一方志得意满。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