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上演狮虎大战,该关注的不是谁更厉害

日期:2023-01-20 11:20:57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这种“关公战秦琼”式的拉郎配,非常容易导致它们大脑中信号系统的误判,出现人们意想不到的攻击行为。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对于捕猎型动物来说,其大脑中存在着以捕猎猎物为目的主动性攻击和应激产生的反应性攻击两种类型。

其中,猫科动物经常出现一种被称作“静咬攻击”的捕食行为。视频中能很明显的观察到,狮子们把这只老虎当作了猎物。套用最近热搜里的一句话,“血脉觉醒”了。

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不等于驯化

此次狮虎大战发生后,也有人不解,这些被人类哺育长大的“大猫”们,为何会突然爆发野性?

这也是必须科普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工饲养≠驯化。不论狮子还是老虎,都不是驯化动物。这是它们与猫狗牛羊等驯化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类对野生动物的饲养分为驯养和驯化两种类型。驯养只是将野生动物驯服饲养,而驯化则必须经过选育使野生动物成为能长期稳定饲养的家养动物。

野生动物能否被驯化,取决于是否满足6个必要条件:足够的食物、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性情温顺、不易受惊并能在驯养条件下交配繁殖。6个条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将导致驯化的失败,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全世界148种候选动物中最终只有14种被驯化成功。

因此,美国著名科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1997年提出了家养动物驯化的“安娜·卡特琳娜原则”: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驯化之处。

因此,像老虎、狮子等未被驯化但被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仍然保留着适应自然栖息环境的本能和习性,若无法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完整地满足,甚至会被扭曲和压抑。久而久之,就会对被驯养动物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比如狮子、老虎,如果它们的猎食本能得不到正确的释放,累积的压力就有可能在一个意料之外的场景下突然爆发,酿成悲剧。如果再叠加一些商业化运作的“动物园”“马戏团”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满足动物基本食物需求的时候,就更加危险。

人类与野生动物当保持科学的距离,自然包括让圈养的狮子、老虎之间也保持安全的距离,这才符合自然规律,也是对动物的基本尊重。

撰稿 / 周威(科普作者)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吴兴发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