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薪?实际可能是持平
从上表可见,游戏茶馆推算的游戏厂商平均年薪涨幅还是比较可观的,涨薪幅度超过20%的还是比较常见。这与从业者实际体感的可能南辕北辙。
游戏茶馆在此前的采访中了解到,受行业环境变化的影响,从业者找工作时将涨薪预期调整至10%左右,还有不少从业者接受了平薪。就这样找一份靠谱的新工作依然困难。
那为何从年报数据推算来看,却是涨薪呢?
尤其是大厂员工,薪资年包中包含股份支付的,也因为去年中概股普遍大跌而不可避免地大幅缩水。但在公司财务会计处理上,股份支付是以固定成本记账,并不随股价波动而改变。
所以游戏茶馆认为,这可能是导致从业者的体感与年报数据出入较大的一个原因。
游戏茶馆查阅管理层评述后发现,主要原因可能还是源自裁员带来的补偿费用依然是一笔较大的支出。
IGG在年报中表示,由于人员优化所产生的费用,2022年度人力成本依然较2021年有所增长。
另一方面,去年行业裁员潮始于Q1之后,一直持续至年底。人员是陆陆续续减少,而相关薪资成本并非一次性减少到位。所以会导致薪资成本依然保持较高水准,但在职员工数量已经明显减少,抬高平均薪资。
去年薪资变化情况实际如何,其实可以从那些员工规模变化不大的厂商薪资看出。
员工人数保持不变的百奥互动,平均年薪依然与去年的36万一致;人数基本变化不大的巨人网络,去年年薪保持不变;员工人数小幅增长5%的华清飞扬,平均年薪也相应地上涨4%。
由此可见,去年薪资变化最大的可能性还是保持稳定,几无涨幅。
当然,提高薪资待遇的厂商不是没有。青瓷游戏在年报中披露,去年员工福利开支1810万元,同比增长97%,主要因雇员人数增长以及平均薪资的增长。
02
10家厂商减员10%以上
还有3家减员超40%
去年裁员潮的影响,残酷且清晰地反应在年报数据上。
游戏茶馆统计的30家游戏厂商里,一共有20家厂商发生减员,其中有10家厂商减员幅度超过10%,还有3家减员比例超过40%。
游戏茶馆特意去查看了这三家减员幅度较大的厂商年报,发现报告期内,并表范围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基本都是注销未实际营业的特殊目的载体公司)。也就是说,如此幅度减员只可能来自人员结构的“优化”,而不是出售了子公司。
心动CEO黄一孟在年报中致股东信环节上没有回避事实地写到“项目与团队确有缩减”,去年公司人数由顶峰的2300人降至如今的1600余人。他表示,造成这一事实的本质原因在于过去的策略过于激进,以及对自身能力过高的预期和对外部环境的盲目乐观。
黄一孟透露公司管理层经过反省后,决定今年不考虑短期高大上的噱头,集中精力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让“同事工作更有成就感”。
因战略收缩带来的“降本增效”成果,也在逐步显现。IGG在年报中披露,去年下半年开始人力成本已经环比下降18%,同比下降13%。
预计明年年报披露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抛去“降本增效”调整后,行业的薪资水平。
03
就业市场依然尴尬
从就业市场来看,各家厂商目前依然处于战略收缩期。
据伽马数据报告显示,去年游戏运营、游戏程序、游戏策划、游戏美术四类岗位的招聘需求均出现下滑。
(图源《2022-2023中国游戏企业研发竞争力报告》)
游戏茶馆近期采访过多位求职者,纷纷表示找工作困难,游戏厂商放出的HC较为稀少,投递简历往往收到“已读不回”。虽然4月底开始,已经求职者表示近期收到很多面试邀约,但看起来更像是厂商HR刷绩效指标,面试后即石沉大海。
原因还是在于,厂商对于立新项目较为谨慎,倾向于维持现有体量边走边看。
游戏茶馆也了解到,许多新项目已经在找制作人、主美、主策等关键岗位,理想的话可能最快6月即能看到就业形势好转。
04
走出低谷期
我们都知道,游戏行业高薪是建立在产品大卖的基础上。过去几年里,行业薪资水涨船高是因为预期产品能在未来大卖。但显然这个预期是水中月镜中花。版号暂停9个月时间里,不少游戏厂商现金流捉襟见肘,可见此前的预期太乐观了。
步入新年以来,游戏版号常态化下发,已经累计下发288个版号。不少备受期待的游戏如《崩坏:星穹铁道》《重返未来:1999》《恋与深空》《白夜极光》等等都已拿到版号,可以预见今年市场上新品丰富程度会大大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神仙打架,竞争激烈。
好在版号下发通道已经较为顺畅,新游戏陆续上线,储备产品也有计划。怎么看,今年也应该能走出行业低谷期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