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俄乌战争,我们可以提出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俄乌战争透露出了俄罗斯当前怎样的国家安全观念?第二,俄乌战争为什么会打成现在这个样子?第三,这场战争对我军而言有没有借鉴意义?
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就先要搞清楚俄乌战争的来龙去脉。我们知道,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其实都同属于斯拉夫民族,在沙皇俄国以及更早时期,乌克兰只是个地名。
后来到了苏联时代,乌克兰就成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但本质仍旧是苏联领土的一部分,他们真正独立建国,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所以这场战争我们既可以理解为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冲突,也可以理解为斯拉夫民族的内战。
至于这场战争的起因,其实跟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观念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俄罗斯与乌克兰这两“兄弟”在历史上本就有诸多恩恩怨怨,在苏联解体之后,这种“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就被放大了,渐渐演变成了国家之间的矛盾。而美国领导的北约组织,又在其中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导致双方分歧越来越大。
北约在冷战期间表现出了其防御性军事同盟的性质,但在冷战结束后,该组织的行为作风渐渐偏离“防御性”,转而在事实上更加具有“进攻性”。
比如北约东扩,实际上这就是表现出了北约在地缘政治上的进攻态度。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一个接一个加入北约,南斯拉夫联盟更是在北约的轰炸之下彻底解体,俄罗斯势力也从此被彻底逐出了东欧。
现在,北约又盯上了与俄罗斯接壤的乌克兰。而乌克兰从波罗申科掌权开始,就一直有加入北约的想法,到了泽连斯基这里则是直接将这个想法摆到了台面上,这也就是俄乌之所以会走向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众所周知美俄是死对头,即便苏联解体了,美国也从未对俄罗斯放松警惕,他们想要进一步肢解俄罗斯,直至完全消灭这个拥有数千枚核弹的威胁。
而现在美国经济下行非常严重,衰落已经是可以看见的事实,所以在这种危急关头,向来不敢对“吸血”资本财团开刀的美国政府,就只好把矛盾转移到国外。
此外,美国的军工复合体也嗅到了金钱的气味,在这些因素作用下,美国急需在境外再次点燃一场用不着自己参与的代理人战争来谋取利益。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美国不敢在东亚这么干,他们既没这个胆也没这个能力,因此相比较之下,在东欧挑起一场局部冲突,会让美国获得足够的利益且不会遭到反噬。
至少在战争开始之初,美国的阴谋还算是能够实现的。而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战事爆发起到了决定性因素的。
客观来看,美国、北约、乌克兰这三方的种种作为,已经让莫斯科在事实上感受到了国家安全层面的巨大威胁。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俄罗斯到底是不是真的“好战”?
我们要将这个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待。从外界的角度,俄罗斯的领土面积从原先的莫斯科公国初建时的240平方公里,一路扩张到了苏联鼎盛时期的2240万平方公里,再到现在也还剩下1700多万平方公里。
这么大的领土面积肯定不是充话费送的,必然是俄罗斯人的祖先靠武力一路征服过来的。但从俄罗斯人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你会发现他们的扩张欲望其实是来源自他们在安全上的焦虑。
这种安全焦虑,跟他们世代生活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俄罗斯境内平原广袤,主要的山脉就是集中于乌拉尔山脉以及远东太平洋沿岸地区。
而俄罗斯的核心区,也就是首都莫斯科还有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所在的欧洲部分,就在乌拉尔山脉以西,这里与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共同组成了广阔的东欧平原,基本上是无险可守。
历史上莫斯科也确实多次被敌军攻克,这种地理和历史上的因素,导致俄罗斯非常希望能够在东欧找到一块战略缓冲地带,建立稳固的安全屏障,而乌克兰加入北约,就是在破坏俄罗斯在东欧的安全屏障。
如果乌克兰成功加入北约,那么首都莫斯科将再次面临巨大的安全威胁。所以,这次俄乌冲突的本质就是乌克兰联合北约,突破了俄罗斯划定的国家安全红线,迫使俄罗斯必须要亲自动手在东欧人为划分出一块战略缓冲地带,也就是顿巴斯地区。
至于俄军在战场上的表现,总结下来就是8个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指俄罗斯打乌克兰居然花了2个多月还没搞定,有些偏离普通认知中俄罗斯的“军事强国”形象。
“情理之中”是指俄罗斯本来就没打算吞并整个乌克兰,普京也说了俄罗斯不寻求占领乌克兰领土,而且乌克兰背后是有整个北约在给他们“输血”,俄罗斯打慢点很正常。
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的初期,表现势如破竹,地面部队的主力甚至已经穿插到了乌克兰西部地区,充分证明了俄罗斯陆军作为一支纯机械化的进攻性力量,还是保留了一些“钢铁洪流”的底蕴的。
同时在开战初期,俄军也迅速摧毁了乌克兰空军和海军的有生力量,使之丧失了大部分战斗力,这都是俄军利用装备优势和进攻的突然性取得的。
但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所以随着战事的发展,俄军“没钱”的问题就被放大了。
最显著的两点,一是俄军精确打击手段非常欠缺,比如俄军在攻打基辅附近的某机场时,发射了6枚“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结果命中率只有一半,半数导弹砸到了机场草坪上,一轮攻击并没有彻底让这座机场失能,这就是俄军精确制导能力不够而造成的后果。
但是要想拥有相对完善的精确制导能力,就需要消耗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与试验,这对于俄军来说已经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还有一点,就是俄军缺乏能够有效应对战事的无人机。俄军近几年的确是展示了一些新研发的专用侦察无人机以及察打一体无人机,证明他们自己还是有能力进行相关研发的。
但新型军事装备不是说你研发出来就完事了,最关键的是军队用得上并且能成建制列装,这样才能形成战斗力。
包括对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等重要城镇的争夺也是如此,如果俄军有足够数量的无人机为其提供不间断的实时情报,同时提供精确火力打击,那么俄军也就不会这么长时间围而不攻,说到底还是怕轰炸伤害到城内未撤走的平民。
最后,这次的俄乌冲突,给我们究竟有没有借鉴意义?先说结论:有。但这个借鉴意义并不是体现在装备技术水平上,而是在其他方面。
第一个可以借鉴的地方是俄军常规装备水平虽然有些落后于时代,但他们非常聪明,将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往战略武器的维护也研发上倾斜,这也就是俄罗斯保证美国和北约不会亲自下场干预的底牌。
那么我们在未来可能的军事行动中,要想让域外势力不插手,就需要形成长期有效的战略威慑。
第二个借鉴意义,就是没有钱真的干不好军事建设。虽然战争打到最后依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但想要提高战斗力,不长时间投入大量的资金是不行的。
美军各种先进武器装备,那都是用钱砸出来的。而俄罗斯的现状也在告诉我们,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安全形势下,一定要想办法站在全球军事科技研究与应用的最前沿,否则就会像俄罗斯一样,本可以快速结束的战斗,结果却被硬生生地拖到了现在。
不可否认,俄罗斯成为胜利者已是定局,但假如俄军拥有足够先进的信息化、体系化作战能力,头顶上有数百颗卫星和大量无人机实时为他们提供战场情报。
那么他们即便依旧使用现在的陆军和空军主战装备,战争也不用拖这么久,完全可以在美国和北约支援抵达之前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