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川为什么出不了海?防川风景区一眼望三国是哪三个国家?

日期:2022-06-07 10:49:18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那个年代,到处都是战争,先是日本兵逼迫我们迁走,不准我们去日本海捕鱼,船只也不让自由出入,出入还要征求苏联的同意。后来,图们江发大水,出不去,也进不来”,村里的老人回忆道。

这就是防川村当年的现状。在唯一和祖国联系的江堤被洪水冲垮后,由于借道邻国被拒,它便在那“与祖国隔绝”的35年间,成了“中国之殇”。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防川位置图 by 这届青年

防川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沿图们江向下15公里进入日本海,到俄罗斯的波谢特港也仅16公里。这是三国交汇之地,“鸡鸣闻三国,花开香三疆”可以说是这里的日常景象。

然而,正是因为地处边境,战略位置极其重要,防川村一路走来的才饱含着无限的心酸。

//////////

防川,中国历史的伤痕

防川村,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珲春市敬信镇,处于中、朝、俄三国的交界处,不曾想绝佳的地理位置也会给这个小镇带来祸端。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防川位置图 by 网络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晚清时期的中国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局面。

随着中俄战役的打响,沙俄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掠夺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截断了中国的领海,从此,吉林成为一个沿海内陆省,防川也成为了一座「陆上孤岛」。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北京条约》签订场景 by 趣观历史

由于沙俄的背信弃义,加之清廷官员们的昏聩无能,沙俄竟然将“土”字牌立于距图们江口20华里的地方,公然挑衅中国的领土主权。

这块中俄边界起点处的“土”字碑至今仍然伫立在防川这片土地上,记刻着防川人曾经望洋兴叹的无奈。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土字碑 by 陈隆塔

还好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从来不乏敢于站出来的爱国志士。

1886年7月,在与沙俄签署《中俄珲春东界约》的谈判上,清朝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澂据理力争,把界碑从距图们江口外移至30里,同时保留了中国船只从图们江自由出入日本海的权利。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吴大澂像 by 网络

然而,防川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平静生活,又在1938年被打破。

当时,苏军与日军在防川村一带交火,溃败后的日本士兵却将怒火发泄到村民身上,逼迫他们全部离开,让这片土地变成了一个无人村。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by 网络

在防川,有一条江堤路,路面仅宽8米,长888米,路面左侧是铁丝网隔绝的俄国,右侧是图门江,对面是朝鲜,是中国最窄的领土,洋馆坪大堤。在苏联和日本的压迫下,防川村民只得通过这条大堤和大陆联系。

1957年,洋馆坪路堤却被洪水冲塌。防川村变成了一座“孤岛”。

分明只有15公里的距离,防川却被迫孤悬海外,村民们想要出入只能借道苏联。当两国关系较好的时候,借道可以轻易被通过。但在交恶期间,15公里却如同海角天涯。

直至35年后,苏联解体,中国才重新在这个路堤上修筑公路,孤岛的局面才被打破。

//////////

防川,也有历史的辉煌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防川的繁荣也是因为得天独厚的位置。隋唐时期,也曾车水马龙,是举世闻名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民国初期珲春镇定门外街景 by 人民网

这条历史上的“黄金水道”见证了中国瓷器、茶叶的出口,也见证了中国古代与各国的贸易往来。


慕名而来的各国人在这里进行货物贸易,不同国度的经济形态与文化意识也在此发生碰撞。于是,纺织业、造船业等手工业在这个小村落发展了起来。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by 人民网

据民国初年的珲春资料记载,珲春县城有码头、海运公司,还开辟了内河——近海国际航线,火轮常由图们江出海,往来于日本海沿岸的元山、釜山、新潟、长崎等港口之间,并远达上海。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by 突袭网

虽然现在的防川还不能与古时相媲美,这个地道的朝鲜族村落也在一点点蜕变。

//////////

防川,东方第一村

这里是伟大祖国雄鸡版图的鸡嘴尖,也是祖国较早迎进每天第一缕阳光的地方。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by 网络

上世纪60年代,为了坚守住图们江入海口这一战略要地,姜泰原带领17户党员家庭搬迁到了防川居住,这才让防川村重新恢复生机。

后来,一直到苏联解体,祖国和防川村民共同努力,才再度在被冲毁的峡道上修了一条长888米,宽18米的国防公路,打破了我国政府向邻国“借道”出入防川的尴尬局面。

近年来,防川迎来了新机遇,边关小村成为了“旅游热土”。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by 文生爱生活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防川龙虎阁 by 珲春人民政府网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一眼望三国 by 舞在清风里的小屋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by 文生爱生活


作为我国北方的一隅之地,地处三国交界战略地位显赫,这个久负盛名充满异域风情的小镇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游客,原本的村民们也陆续回乡创业,一度“空寂”的边境村落开始“复活”。

防川,东方第一村的美誉响彻中国。跟随着祖国强大的脚步,防川会越来越好。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资料补充:


防川位于中朝和朝俄界河图们江的日本海入海口,人称“东方第一村”。即防川村,或称防川风景名胜区,中朝俄交界的鼎足地带。登高远眺,三国风光尽在咫尺,是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最东端的景区。2002年5月,吉林省防川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珲春来自女真语,意思是指“边地”,而防川则是“边地”之边。就地理距离而言,这里是中国到俄罗斯、朝鲜的东海岸、日本的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从防川沿图们江出海到俄罗斯的波谢特港仅16公里,距海参崴180公里,到日本的新泻港也只有800公里。


正是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防川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见证了太多的繁华与屈辱,记载了太多的沧桑与忧患。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防川是举世闻名的“日本道海上丝绸之路”。唐代的经济文化、民俗宗教由此传到日本,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友谊。16世纪后期,沙俄越过乌拉尔山,侵略黑龙江流域,结果被清军打败。此后,两国经过谈判,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18世纪中期,沙俄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同时,也趁火打劫,再次出兵,强占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随后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这两个条约掠夺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截断了中国的领海,使吉林成了一个离海最近却没有海域的省份。


离海最近,却属内陆,这是历史的悲哀。瞭望塔下立有一块“土字牌”。它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国界界标之一,也是中俄边境线的起点。公元1886年,清政府派都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澄与俄国谈判,立下这块“土字牌”。“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质地为花岗岩。在对着中国的这一侧正中竖刻着“土字牌”三个大字,左边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几个字。俄罗斯一侧刻有俄文“T”的字样。“土字牌”上字不多,但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历史却深深的刻印在其中。据民间传说,当时在吴大澄与俄国谈判后,负责立界碑的几个清兵由于喝醉了酒(一说是鸦片烟瘾犯了),把界碑抬到防川后,再也懒得往前走半步。这样虽然东海近在咫尺,界碑却挡住了我们的出路。留给今人的不仅是对于清政府腐朽体制的辛酸,还有望洋兴叹的无奈。


身临防川,看三国景观,望历史烟云,没有人不感慨万千。“土字牌”在经受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是否还在诉说着当然的屈辱与悲凉?封闭没有出路,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发展经济,更离不开巩固的国防。


防川瞭望塔是这里的一个哨位,素有“东方第一哨”之称。只见一名战士肩挎钢枪,挺拔而立,炯炯目光扫视周围,任何风吹草动都难逃脱。瞭望塔上还装备有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四周数里开外的景观。从瞭望塔下来,仰望塔身上书写的八个大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注意事项:不要去森林里边,珲春有东北虎,黑熊,野猪,蛇等猛兽,就是路边都有可能出现,还有一种蚊子大小的森林昆虫蜱虫能传染疾病,最好携带驱蚊用品,高速公路图们---珲春段有一个2个隧道之间的100多米高的大桥应减速慢行,去之前应该事先查询珲春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最好是雨过天晴,温度适宜。

其他:

敬信镇防川村现有31户,人口95人,无暂住人口,全村劳动力56人,全村汉族24人,占全村人口25%,其他民族72人,占全村人口75%,本村外出劳务人员13人,其中国外0人。现有耕地53公顷,其中旱田47公顷,草原面积47公顷,水面面积90公顷,本村距镇政府35公里,村部落东西1公里,南北0.5公里,本村有1个自然屯,本村与圈河村20公里。本村村民组长以上干部4人,2005年村干部工资为0.768万元,2005年全村实际人均收入3600元。


全村种植业以种植玉米、大豆、水稻为主,养殖业以牛、猪、羊为主,大多数农户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为主要来源,全村主要产业是种植业。


景区村书记、村长为分设,村班子团结、年富力强,有较好的土地资源、其他资源也比较丰富,所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大多数农民有勤劳致富精神,有较强的发展后劲,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在全乡村干部中处于上游,景区的工作在全乡排序第4位。全村现有9名党员,平均年龄45.1岁,其中45岁以下党员5名。


景区农闲季节大多数农民主要从事采集,家务,农户的生产、生活规律及其产业结构与相临的村有所相同。集体收入主要依靠出租(林地、耕地、其他)。该村有自来水,村内道路为砂石路,本村通往主要公路的道路为水泥路。本村9%的农户的房屋为砖瓦结构,现有危房20户,该村无小学,无卫生所。


防川村是省的重点试点村,在地理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中、俄、朝三国交界的特点,大胆开发旅游资源,取得不错的成绩。

特色景点:


土字碑

土字牌位于珲春敬信镇防川村中俄边界的南端,是1886年中俄重勘珲春东部边界时重立的。

1886年,清朝督办边务大臣、督察院左副都御使、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澄向俄国勘界官员据理力争,使俄国擅自立于洋馆坪处的界碑南移到这里,从而争回了被俄国非法占据的黑顶子(今敬信镇)地方。

“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岩质。我侧下中竖向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左侧竖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俄侧刻有“T”字,是同一时期所立的中俄边界的第五块界碑。


灵宝寺

灵宝寺位于珲春市区海拔120米的北山旅游文化城核心区域,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总投资为6000万元。景区内共建有山门、钟鼓楼、送子观音、地藏菩萨、财神殿、滴水观音、天王殿、弥勒佛、大雄宝殿、千手观音、天坛卧佛、灵宝塔、长城、万佛洞、水灵洞等十六处佛教景观,每处景观都风格新颖,各具特色。


龙虎石刻

龙虎石刻位于龙源公园内。龙虎石刻的“龙虎”二字,为吴大澄在一八八六年与俄国重勘中俄珲春东部边界之后题写的。

石刻高1.40米,长1.38米,宽约1米,重约六吨,为花岗岩质。石刻正面平整,用双钩法镌刻着“龙虎”两个篆字,左下端刻楷书“吴大澄书”四字。“龙虎”二字浑厚有力、气势磅礴。


水流峰

水流峰是珲春敬信镇境内的第一高峰,海拔462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观测辐射可达460平方公里,能观测日本海和三国五座城市。1963年罗瑞卿大将来此视察时指示在这里设立哨所,哨所设立后,来访者络绎不绝。


绿洲沙漠

绿洲沙漠位于张鼓峰南坡(张鼓峰因1938年8月在这里爆发了激烈的日苏战争而闻名于世)。在一片葱茏的草木之中,有一块面积达119万平方米的沙丘。沙丘平均海拔30多米,堪称为“绿洲中的沙漠”,人们来到这里,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在这里进行沙浴,对皮肤病、儿童厌食及多动症有神奇疗效。

在沙丘的下面,是一泓湖水,被人们誉为“塞外仙人湖”。水深17米,湖水清澈,游鱼很多,有一狭长半岛伸入湖中。人们可以在沙丘上进行沙浴,可以在湖中游泳,可以在半岛上垂钓,水光山色,令人留连忘返。


背景介绍:


中国最憋屈的一个省,明明靠着海,出海口却被他国霸占了无法出海


中国有一个省非常的憋屈,说他是内陆省吧,他就在海边,说他是沿海省吧,靠着海还出不去,只能望洋兴叹,这个省就是吉林,今天东北如此的萎靡不振,也和吉林失去出海口有关,毕竟这么多东西没法通过大海运出去,少了很多机会。


其实古代黑龙江和吉林地区是靠海的,只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又遇到了俄罗斯大狗熊这么个邻居,被吓破胆的清政府把东北大片土地划给了俄罗斯。从中国的吉林省珲春市防川眺望日本海,仅仅只有15公里的距离,东部六道泡子(湖)以东的五家山离日本海最近的地方只有3公里,本来这片领土和出海权属于中国,只可惜都被别人占了。


1858年俄罗斯通过瑷珲条约,霸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条约的签订不仅失去了领土, 还失去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俄国又霸占了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使吉林失去了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沙俄割让中国领土


不过虽然这两次割地失去了大片领土,但是吉林还保留着图们江出海口,经过图们江吉林还是可以发展外贸的,但是这个官员实在是不尽责,根本不把勘界当回事,根据北京条约,两国要在边境立20块碑,其中图们江附近立两块碑,一块是入海口的乌字碑,一块是距海20公里地方的土字碑,这两块碑扼守着图们江通海的位置。


但是当时负责勘界清朝官员成琦害怕辛苦、着急交差,连去都没去勘察,直接把立碑的任务交给了俄方,另外一位负责叫吉勒图刊的大臣,在立土字碑的时候犯了大烟瘾,所以立这块土字碑的时候人也没到场,就这么着白白的又把图们江的出海口让了出去。也不愿别人欺负我们,有这样的官员在,谁不欺负。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图们江出海口


还好大清还有明白人,当时有位叫吴大澄的大臣发现碑立的不对,上书要求和俄国从新谈,这一谈就是25年,到了1884年,在吴大澄的努力下总算把图们江的出海权要了回来,凭借这条黄金水道,每年出海的船只多大1300多艘,当时的珲春城一度发展成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那为什么后来又不行了呢。

吉林防川:孤悬国外35年,借道苏联被拒,成了“中国之殇”


吴大澄像


抗日时期,当时这里是日军和苏联共同管理,后来苏联和日本在张鼓峰一带打了一仗,结果小日本战败了,苏联占领了整个张鼓峰,并且把边境线推进到了图们江边,从此这个地方就被苏联占领了,中国又一次失去了图们江的出海口。


就这么着,连最后的出海口也没有了,吉林彻底成了一个内陆省,虽然他离海如此之近。如果吉林还有出海口的话,依靠对外贸易,吉林远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大东北也会更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