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之死的真相大白终于揭开了,山河月明刘伯温之死是哪一集?

日期:2022-06-28 13:14:57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刘伯温之死的真相大白终于揭开了


中国历史上,似乎每个朝代在建国之初,都会有一个神机妙算之人。例如汉朝的张良,唐朝的徐茂公(李勣),明朝的刘伯温。特别是刘伯温,人称诸葛亮再世,是朱元璋建立明朝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刘伯温最后却离奇死亡。《明史》记载:“洪武八年,刘基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也就是说,正史认为,刘伯温是病逝的。但是,有韩国人拿出600年前的家书,揭开刘伯温的死因,有学者不仅感叹:朱元璋真狠心。


本世纪初,有一位韩国陈姓学者,拿出家中祖传600多年的神秘家书,揭开了刘伯温的死因。根据书信中介绍,当年朱元璋派心腹大臣胡惟庸前去看望刘伯温,胡惟庸是明朝最后一位宰相,也是淮西党的另一位核心,他和刘伯温一直不对付。临行前,胡惟庸试探性地问朱元璋:“诚意伯(刘伯温的封号)是功勋之人,但居功自傲,此次大病,恐怕不能长久。”朱元璋说了7个字:“疾病磨人,勿苦之!”胡惟庸立即明白朱元璋的意思,带上太医,在汤药中给刘伯温下毒。


朱元璋的7个字本意是:刘伯温患病了,很受折磨,不要让他再受苦了。实际的意思是:刘伯温可以死了。所以,胡惟庸毒死刘伯温,并非自作主张,而是朱元璋的授意。刘伯温中毒病重后,派儿子刘链向朱元璋禀报自己的病情,朱元璋并未关心,只是淡淡地让刘链好好照顾自己的父亲,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刘伯温接下来的“病”情,是有心理预期的。


那为什么韩国学者会有这样的书信呢,据这位陈姓学者说,他的祖先名叫陈宁,是胡惟庸最核心的心腹,胡惟庸当年是和陈宁一起毒死刘伯温的。陈宁觉得总有一天要事发,所以想给自己留条后路。陈宁用重金贿赂朝鲜使臣,让朝鲜使臣把自己庶出的小儿子携带去朝鲜,并且写了几封书信和黄金让孩子留好,其中有一封信就是交代刘伯温死因的,然后对外谎称自己的儿子夭折。后来,胡惟庸案爆发,胡惟庸、陈宁等人都被灭了九族,陈宁留朝鲜的儿子生存下来,因此保留了这些家书。


如果这份家书是真的,那刘伯温之死就会真相大白,朱元璋忌惮刘伯温的能力,一直不敢重用刘伯温。刘伯温几次告老还乡,朱元璋都不批准,一心要刘伯温在自己眼皮底下生存,便于监视。最后臣刘伯温病重,再次告老还乡,朱元璋暗示胡惟庸毒死刘伯温。有学者感叹:刘伯温之于大明朝,居功至伟,朱元璋真狠心。


刘伯温是他的字,本名叫做刘基,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作为大明的开国功臣,刘伯温的结局却是凄惨的。根据《明史刘基传》记载:“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从这里可以看出刘伯温生病,胡惟庸来探望时将其毒杀。


为什么又说这是受到了朱元璋的指使呢,因为他忌惮刘伯温的能力,不论是天文地理、还是行军打仗,刘伯温可谓是神机妙算。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比皇帝还要出众时,这时的皇帝不提防都不行。因此,为了扫清障碍,也由于太子朱标的去世,朱元璋不得不更加谨慎皇位的安全,所以才会指使胡惟庸对其进行毒杀。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刘伯温快速的病死,在《刘伯温传》中记载了,刘伯温患上了肺癌,这种疾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束手无策的,所以从发病到死亡都是非常快的,因此刘伯温突然的死亡,也为后世学者专家研究历史时,留下了十分神秘的一笔,其实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刘伯温的死都是必然要发生的,所以才有了后世这么多的猜测。

image.png


山河月明刘伯温之死是哪一集?

  1、《山河月明》第15集中,刘基只是喝了一口茶的功夫就死了,剧中设定他是被人害死的,但给他下毒的人好像是想一箭双雕,嫁祸给胡惟庸,因为胡惟庸知道刘基死了后表现得很意外也很绝望。

  2、刘基一般指刘伯温,历史上刘伯温抱病还乡,最终在家乡病逝,终年六十五岁。


山河月明第15集解读:刘伯温是被谁害死的?

第14集的间谍战里,燕王朱棣用计谋在北平端了探马军司北面房的间谍网络,并且由此牵扯出来了凤阳的惊天大案。在第10集的解读当中,笔者曾经推测胡惟庸提出用盐换粮食的建议,是为了让淮西权贵集团从明面上的抢占民田转移到能搞一些隐性的不法贸易如操纵盐和粮食的汇率来进行牟利。第13集锦衣卫已经抓到了一些倒卖盐引干犯国法的官员,让笔者以为用盐换粮食的伏笔已经结束了,可是这一集的剧情大大地超出了笔者的推测,那些倒卖盐引的官员可能还只是一些小喽啰,真正的大鱼在这一集才刚刚浮出水面,剧情不得不说确实很精彩,我们来一一分析。


前几集朱亮祖不停地找胡惟庸是做了什么样的桌下交易?


在第七集当中,胡惟庸以退为进,主动向朱元璋揭露淮西权贵侵占民田的案情,并和朱元璋唱了一出黑白脸,对淮西权贵小惩大诫。可是这一切,胡惟庸和朱亮祖是做了桌下交易的,承诺会对淮西集团做出补偿,并且中间朱亮祖还曾找上门来逼迫胡惟庸兑现承诺。当时我们不知道承诺是什么,这一集看下来,承诺很可能还是用盐换粮食的暗地操作来补偿淮西集团。


淮西权贵集团是如何操作用盐换粮食的?


根据剧情铁铉和朱棣的对话和太子和朱元璋的对话来看,淮西集团的这些骚操作是十分得隐秘。并且截止到目前,操作手法知道了一二,但是还没有完全暴露,燕王还在侦查当中,不过还是列举一下现有的知道的手法:


1. 首先是借开中政策的东风,官府侵吞中都凤阳的军屯,然后再以这些军中屯粮冒充开中的粮米,走朝廷的漕运运到北境,换成盐引,再回到内地换成盐来牟利;


2. 可是淮西权贵的操作不是这么拙劣哈,既然侵吞了军屯,那么仓库肯定会被查出来,所以他们用盐引做抵押,向富人贷粮,放回到军屯当中。这也就是一开始燕王和铁铉核查,以及太子核查六部账目,库存与账册却分毫不差。这一点可以看出,人家账上明面儿上做的是干干净净滴水不漏的,不再像以前明火执仗地干了,都转移到地下了;


3. 根据太子陈述,盐引一引折粮20斗,换成糙盐200斤。一斗粮食2钱,总价40钱;一斤盐3钱,总价600钱。不计损耗的话,成本40钱可以换成600钱,就是15倍的暴利。然后把原来侵吞的军粮还回去,再扣除向富商贷款的利息,这样剩下的10几倍的利润就是官府自己的啦。


这胡惟庸的开中的建议,简直是把盐铁专营的国家专政政策变成了淮西权贵的私营产业了,空手套白狼,用国家的粮食,走朝廷的漕运,换国家的盐引,啥都不用投入,财源就源源不断啦,笔者推测这就是朱亮祖和胡惟庸桌下交易的具体操作了。


这个案件还有哪些骚操作,牵扯到了哪些人?


可是这还没完,年俸420石的正三品卫指挥使及中都戍卫陈恺可能还只是一只小老虎,真正的大老虎还没有出来,走完上面的一套流程,要牵扯到屯卫所,藩台,臬司,漕运衙门以及京师的兵部户部以及大都督府,都牵扯到了掌握兵权的人,这已经算是捅破了天了。可是现在掌握确凿证据的也就只是陈恺一人,其他人还没有证据,案件还不能侦破。另外,年俸420石的三品官员抄家抄出来的财物都已经震惊了铁铉,那上面的人贪污的财物就更加不敢想象了,估计用几台印钞机计算都会烧坏。


铁铉和太子为什么和朱棣吵架?


朱棣急于查出开中之案背后一连串的大老虎,可是现在没有证据,只能用锦衣卫的手法,捕风捉影肆意捉拿官员,加以刑法拷问,让官员互相攀咬,这也就是太子所说的,凤阳府五州十三县,七品以上者200人,朱棣便抓了60余人,可证据确凿的不过10余人,剩下的50人都是说不清楚的,没有人证物证,都是仅凭三五句供词便拘拿了人家,所以引起太子的不满。


铁铉和太子的想法是一致的,捉拿犯人,最重要的是讲究证据,没有证据就是胡乱搞。可是现在锦衣卫是不管有没有证据都是随意拘拿拷问,而铁铉又是如此一个注重法律程序的人,所以铁铉和朱棣也有了分歧。


而燕王自己还是觉得这个案子疑点特别多,还想要查下去,并且圣旨上已经说了锦衣卫拘拿官员可以便宜行事,想要治理苛政,惩罚贪官,矫枉便不可不过正,事情紧急就不得不从权。


所以燕王和太子以及铁铉吵架的真正原因是在如何查下去的路线之上已经产生了政治分歧,所有人都知道开中的案子已经捅破了天,眼下只不过是有没有证据的问题,太子一方要严格遵守法制讲究证据查下去,另一方却要紧急处置宁枉勿纵。


朱元璋为什么要召回刘基刘伯温?


如铁铉所说,现在朱棣办事已经有了宁枉勿纵的味道,在凤阳查案子捅破了天,查出了一系列的大老虎直至京师六部衙门和大都督府,给了朱元璋不小的震动。而御史台和各省的按察使,应该是这些人来查案的,查贪腐是这些人的本分,可是这些人以及三法司辜恩溺职,什么都没查到,御史中丞涂节和胡惟庸还是一路人。朱元璋肯定觉得,一边儿是拿着俸禄不干人事儿查不出什么案子,一边儿是太过于尽心尽力反倒是牵扯出了天大的案子站到了所有官员的对立面,朱元璋这是心疼燕王哈,怕燕王独自一人承受不了这天大的担子,又担心燕王太操之过急,索性不如找回来刘基,至少刘基是个拿着俸禄尽心尽责的人,并且刘基的做事手法也是中规中矩遵守法制程序,可以折中一下燕王和御史台,并且眼下没有合适的人,只能召回刘伯温了。


刘伯温被谁杀了?


我看网友们在讨论刘伯温是被杀了的帖子,各种说法都有,甚至有的人说是朱元璋故意杀的,笔者很难认同。


1. 朱元璋没有杀刘伯温的动机。朱元璋虽然也想要查案子,但是需要人手,如上面一点所说,御史台靠不住,燕王又太毛躁,查案子还是得靠沉稳老练的刘伯温来查,这样更加有理有据;


2. 根据胡惟庸和涂节得知刘伯温死亡的反应来看,胡惟庸和涂节应该不是主谋;


3. 既然朱元璋和胡惟庸都不是,那会不会是胡惟庸底下的人干的呢?这一集里朱亮祖硬闯胡相府以及之前多次着急见胡惟庸的剧情来看,笔者推测很可能是朱亮祖干的,他这个人很毛躁,即便不是朱亮祖,肯定也是胡惟庸底下的某一个人瞒着胡惟庸干的,应该不会是朱元璋一方。


至于笔者猜的正不正确,笔者自己也不敢把话说太满,毕竟这部剧的剧情确实有点儿太跳脱了,有些细节前后不是特别对应得上,比如第11集官府还在张武家征粮,这一集燕王说朝廷是豁免了中都凤阳钱粮好多年,前后有点儿矛盾了。不过笔者是个宽容的人,不会苛责瓶子里的水满不满,而尽可能只去看瓶子里的那大半瓶水,不会只盯着那小半瓶儿空白。


朱元璋得知刘伯温死后为什么要召回徐允恭李隆基和秦王晋王家人?


朱元璋得知刘伯温不明不白得死了,非常震怒,心里已经明白这是淮西权贵集团对自己皇权的挑衅,已经准备要收拾他们了。可是毕竟淮西权贵集团很多都是公侯武将,所以他下令让徐达和李文忠把各自的儿子徐允恭和李景隆送回京师,借口让秦王和晋王把媳妇儿和孩子也送回京师,类似于春秋战国时候“质子”的意思,毕竟徐达,李文忠,秦王和晋王现在手里都有兵权,让他们把儿子送回来作抵押,一旦朱元璋和淮西权贵集团摊牌,这四个人必定要站在朱元璋这一边儿。有网友据此推断这点也是朱元璋害死刘伯温的原因,笔者只能说这可是倒果为因的逻辑错误吧,不过如上一节所说,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我们且等下面剧情。


更多山河月明的解读,敬请查看和关注笔者的其他文章,码字不易,您的点赞评论或转发都是笔者不断前进的动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