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硬话,办软事,乃误国之贼是谁说的左宗棠吗?说硬话,办软事 说软话办硬事是不是不好?

日期:2022-08-03 08:18:48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说硬话,办软事,乃误国之贼是谁说的左宗棠吗?

左宗棠说的,说硬话,办软事,乃误国之贼!总有那么些人觉得自己很高明。

       不说硬话,不做软事;坚守着原则,灵活地应对,既保持了立场,又在奸险的人际中游刃有余,此为处世的实用哲学。

  说和做,就是言与行,言行一致乃君子之风;故君子不说硬话,当然谦谦美德;大丈夫不做软事,自然铁骨铮铮。

  不说硬话,显然是一种智慧;不说硬话,有时也是一种姿态。内敛、低调、谦卑、甚至夹起尾巴做人有时就是一种策略。一旦硬话出口,有时就等于亮出了底牌,把自己置于靶子的位置,难免激发他人攻击的欲望,从而陷入被动找打的境况。有道是祸从口出,故智者寡言,更何况硬话呢!

  不做软事,在于执著一个信条、一条底线;不做软事,也是保持一种精神、一贯气节。尊严、情操、信念、甚或个人名节,绝不讨价还价。上至庙堂的军国大事,下至市井的鸡毛蒜皮小事,与立场冲突、与主义相违,决无妥协。万事在前,大事不含糊,小事不儿戏,一身肝胆谓昆仑,光明磊落去行动、铁腕强硬来执行。

  “不说硬话,不做软事”,是宋哲元将军的一句名言。宋哲元就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期间,忍辱负重,与敌周旋。日寇以华北五省“自治”、中日经济提携、建铁路、开矿山、办实业等种种名义向宋压迫威胁,制造事端,蛮横要挟,矛盾丛集宋之一身,深受敌军事、政治、经济的各种压迫,宋含辛苦撑,坚持“不丧权、不辱国、不说硬话、不办软事”的原则,推拖应变,以一身为屏障为缓冲,以期赢得国防的准备时间,做到了原则与策略的统一,可谓智慧。

说硬话,办软事 说软话办硬事是不是不好?

人这一生,无非三件事:说话,做事和做人。


曾国藩曾说:“话要软着说,事要硬着做。”


说话太硬,容易碰壁;做事过软,满腹委屈;而做人不稳,满盘皆输。


余生,唯有刚柔得当,方能相得益彰。


说话要软


《红楼梦》中,晴雯长相好,办事能干,是贾府众多丫环里最完美的一个,却因牙尖嘴利,树敌无数。


袭人曾评价晴雯“她说话夹枪带棒”,平儿更是形容她是“爆碳”。


有一次,晴雯摔坏了扇子,宝玉只是说了她几句,她就反唇相讥,袭人好心帮着劝解,晴雯连讽带刺地回敬了袭人:


“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你服侍的好,昨儿才挨了窝心脚。”


袭人劝她出去散散心,晴雯愈发变本加厉:“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


一席话尖酸刻薄,怼得袭人面露难色,无言以对;贾宝玉也甚为恼火,恨不得把晴雯赶出去。


还有一次,王善保家的搜查大观园,晴雯怒气冲天,不仅把箱子倒了个底朝天,还暗讽她是“有头有脸的大管事太太”,让她颜面尽失。


王善保家的自此心存芥蒂,趁着绣香囊事件,向王夫人进谗言。


王夫人听罢大为不满,在晴雯病重之际,毫不留情地将她赶出了贾府。


《荀子》曰:“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说话柔软,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而恶语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晴雯正是吃亏在说话刻薄,不顾及他人感受上,最终她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鬼谷子曾云:“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言辞生硬,险象环生;言语温柔,关系不愁。


易烊千玺在上蔡康永的节目时曾犯了一个错误:他给蔡康永送了一张专辑,可是写祝福语时却不小心把 “康”字写错了。


虽然事后他赶紧发微博道歉,并“罚抄错别字100遍”,但还是在网上引来大片嘲骂。


随后,蔡康永转发此微博,并回应称:“易烊千玺同学,我也常写错字,请千万不要放在心上。笔划正确的人很多,但真正值得珍重的,是写字者的心意。”


一番话宽容大度,温情脉脉。


此微博曝光后,网友纷纷为蔡康永点赞,夸他“是一个真正内心温和并且懂得说话之道的人”,对易烊千玺的攻击也大幅减少。


一个真正内心柔软的人,出言有尺,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他们不会逞一时口舌之快, 出口伤人,只图自己痛快。


温言软语的背后,折射的是他们内心的风度和涵养。


做事要硬


画家齐白石曾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


齐白石因画画出名后,上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


有一次,有位李居士登门求画,齐白石欣然提笔为对方画了一幅《枇杷熟了》。


对方拿到画后连连称谢,却丝毫不提费用,把一切当做理所当然。


齐白石虽然心生不悦,但碍于面子,闷不吭声。


谁知道,一年后,对方又找上门来求画,这次还特地指定要给他画一条大鲤鱼。


齐白石大为不满,自己好心好意,对方却不知好歹。


于是他在画作上大挥笔墨,洋洋洒洒地添了一首诗:


去年相见却求画,今日相求又画鱼。


致意故人李居士,题诗便是绝交书。


李居士看到这首诗后,顿时脸红耳赤,再也没来向齐白石求画了。


齐白石恍然大悟:原来只有自己及时亮清底线,才不会被人当成“软柿子”。


还有无数个络绎不绝的“李居士”,如果自己都免费,不但会浪费大量宝贵时间,生活也会穷困潦倒。


于是,齐白石果断在客厅里挂了一张价目表,并注明: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


曾在知乎看到一个提问:“有哪些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酒喝六分醉,饭吃七分饱,永远不要对一个人太好。”


你越是对一个人好,他越不拿你当回事;你越是无底线地付出,他越会变本加厉地索取。


这世间的许多好事变成了坏事,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做事太软。


与其一味忍让,不妨硬气一点,亮出自己态度。


该拒绝时就拒绝,该生气时就生气,别委屈自己,别助长对方气焰。


毕竟,只有保持不被别人随意拿捏的立场,才能在任何时候拥有自己的主场。


做人要稳


三国时期,蜀魏相争。


五丈原一战中,蜀军远道而来,但是偏偏粮草运输不便,诸葛亮也疾病缠身。他深知战事久拖不利,急于速战速决。


他派大量士兵到敌军前方宣战,气势磅礴的队伍浩浩荡荡,气焰嚣张。


可是司马懿却识破了这点,任凭蜀军在阵前叫骂,他淡然一笑,只管气定神闲地紧闭营门,营内士兵同样纹丝不动。


诸葛亮见司马懿不接招,气得牙痒痒,又生一计,他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裙衫,还特地捎上了一封信说:


“司马懿,你如果还算个男人的话,就尽早和我一决雌雄!”


他心想这回司马懿总该被“激将法”逼出来,哪曾想,司马懿不但岿然不动,还恬不知耻地把他送来的裙衫穿在了身上。


随后司马懿堂而皇之地跑到在两军阵前,旁若无人地搔首弄姿,并带着嘲讽的口气念起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并客气地要使者转告诸葛亮不要“食少事烦”。


诸葛亮气急败坏地看着司马懿的表演,听完使者的汇报后,又气又恼,随即病情恶化。


蜀魏两军对峙百日,最后以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而告一段落。


蜀军不战而退,司马懿不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了平生最大的劲敌。


无论你有多么得天独厚的运气,若不能在关键时刻沉住气,很容易就功亏一篑。


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曾写过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慌张的人,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自乱阵脚,将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而沉稳的人,哪怕再多意外,也会扭转乾坤。


曾国藩曾言:“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做人要稳,不慌张,定能应对万难;


摒弃杂乱,沉住气,方能笑到最后。


有人说:“一个人所有的春风得意、贵人相助,都必有来路;而所谓的怀才不遇、遇人不淑,也必有出处。”


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好运,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有人能力出众,却因刚柔颠倒,从山顶跌倒谷底;有人资质平平,却因刚柔相济,从柳岸走到花明。


水滴石穿,以柔克刚,说话当似水,且缓且柔;


剑锋千仞,锐不可当 ,做事应似剑,伶俐果决;


巍峨不动,绵延千里,做人该如山,沉稳有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