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办厂千元投资开一家制糖厂,一人办厂千元投资在家创业致富
“荷花”米花糖创始人吴永富。 上游新闻记者 许恢毅 摄
在很多重庆人的儿时记忆中,香甜酥脆、甜而不腻、爽口化渣的江津米花糖是最好吃的零食。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山城的街头巷尾就常常能听到“炒米糖开水”的叫卖声。炒米糖是米花糖的前身。100多年前,原江津县城的纯作坊式炒米铺就多达十余家。
1917年,陈丽泉、陈汉卿兄弟在江津城内创办了经营杂糖的商铺“太和斋”,并对炒米工艺进行了改良。1924年,陈氏兄弟研制出了“油酥米花糖”,也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江津米花糖。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江津米花糖的发展从“一花独放”到“百花争艳”,涌现出了“玫瑰”“荷花”等米花糖品牌,成为了江津食品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昨天,“荷花”牌米花糖的创始人吴永富在工厂里,回忆起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荷花米花糖的铝复包装,使用至今。
学艺
凑了5000元学做米花糖
走进吴永富的米花糖生产工厂,很快就闻到了那股熟悉的米香。
“快来尝尝刚出炉的米花糖,甜得很。”70岁的吴永富精神矍铄,他热情地招呼着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故事。
聊天中,吴永富常常会说到“甜”。吴永富说,这个字不仅是在形容米花糖,也是在说自己的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他尝到了创业的甜头。
上世纪80年代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江津出现了不少乡镇企业。以前靠种地为生的吴永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和朋友开起了一家塑料包装厂。
“当时我们给一家米花糖厂做外包装,发现米花糖很受欢迎。”吴永富说,当时国营企业生产的“玫瑰”牌米花糖供不应求,其他小厂生产的米花糖销量也不错。
“那时,到了过年过节,想买‘玫瑰’牌米花糖,还要到处托关系。”吴永富说,他和四个亲友都很看好江津米花糖的发展,于是一人出了1000元,决定开一家米花糖厂。
米花糖要想卖得好,就一定要有特色。这是吴永富从创业起就一直坚信的一件事。于是,他找到了江津米花糖创始人陈丽泉的关门弟子黄绍荣。
“他最开始说什么都不愿意,我就隔三岔五去找他,做他的思想工作。”吴永富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说服了黄绍荣传授制作米花糖的技艺。
1984年6月,吴永富用筹来的5000元在农村租了一个不到200平方米的土房子,开始学做米花糖。
米花糖的制作工艺并不简单。一块米花糖要经历泡米、蒸米、晾晒、阴干等20多道工序,历时7天才能制作完成。
吴永富在土房子里埋头学了两个月,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米花糖。
△上世纪90年代,荷花米花糖生产工厂。
成长
年销百万元,分红仅500元
吴永富给自己生产的米花糖取名“荷花”,寓意自己办厂是“小荷”露出尖尖角。他也想以荷花的品格提醒自己,做事做人都要有原则和底线,不以利益而放弃产品品质。
也正是因为吴永富生产的米花糖品质好,“荷花”牌米花糖上市后,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荷花”牌米花糖有多畅销?吴永富算了一笔账,当时米花糖一袋有10个,每袋的零售价是8角。不到半年,“荷花”牌米花糖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0万元。
之后几年,“荷花”牌米花糖销量持续上升,年销量很快就突破了百万元。
在很多人看来,吴永富创业成功了,但在家人眼中,米花糖在给吴永富带来“甜头”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挑战。
“那时我刚读初中,每个周末回家看到爸爸累成那样,我都会哭。”吴永富的大女儿吴萍回忆起父亲创业时的艰辛,眼眶泛泪。她告诉记者,创业初期,工厂的工人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亲戚朋友。除了睡觉,父亲的所有时间都在工厂里,一天要忙17个小时。
在家人眼中,吴永富的辛苦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虽然米花糖销量年年攀升,但是当时出资建厂,包括吴永富在内的五个合伙人,每人每年的分红却只有500元。
“我们没得多的钱拿来挥霍。”吴永富说,这样的分红方式是他和合伙人共同决定的。他坦言,米花糖的确让自己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他没有用这桶金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把大部分盈利花在了企业发展上,比如购置新厂房,增加销量;买新设备,提升工厂的机械化程度;完善生产标准,创优质品牌产品;引进人才,加强培养……
1989年,吴永富的新工厂在江津建成投产。“荷花”牌米花糖从此在江津站稳了脚跟。
△江津米花糖曾经常用的油纸包装。
逆袭
延长保质期,让它甜得更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新的挑战又一次摆在了吴永富面前。
随着江津米花糖的畅销,生产米花糖的工厂和作坊也迅速增加,最多时甚至超过了百家。
很快,江津市场上的米花糖也从以前的供不应求,变成了供过于求。除了生产量有限的“玫瑰”米花糖依然畅销外,很多品牌的销量都开始缩减。
吴永富意识到,江津米花糖必须要走出去,开拓新市场。但这必须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延长米花糖的保质期。
“米花糖没有任何添加剂、防腐剂,所以保质期一般只有3个月。”吴永富说,米花糖采用了熟猪油做配料,到了夏天高温时,保质期一般只有15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吴永富带领公司的技术专家反复实验,最终研发出用棕榈油替代熟猪油的新生产方法,既保留了江津米花糖香甜的口感,又有效提升了米花糖的保质期。
做包装生意起家的吴永富还专门请来包装设计师,给米花糖设计了铝复材质的新包装,替代了以前常用的透明塑料包装。一方面更加美观上档次,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延长了保质期。
经过一系列创新升级,吴永富生产的米花糖保质期延长到了300天。
有了这个“杀手锏”,他的米花糖很快走进了主城各大商场。
吴永富还率先在江津米花糖行业中,推出了航空定制产品。“荷花”牌米花糖不仅在重庆江北机场销售,还成为了航空公司机上餐食的特色小吃。
之后,吴永富又把米花糖卖到了成都、北京、深圳等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
2002年,“炒米糖开水”的叫卖声首次经由吴永富传向海外,江津米花糖出现在了美国的糖果市场上。
△现代化的米花糖生产车间。
跨越
新工厂设计产能达3亿元
还有多少人在吃江津米花糖?吴永富笑了笑回答:“这个数量不得了。”
他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发展,江津米花糖已经拥有了很多忠实“粉丝”。
“我和我92岁的老母亲每天早上都要用米花糖和蛋,一起泡水吃。”吴永富说,这是一家人的标准早餐,已坚持了近40年。
吴永富工厂的年销量也印证了他的说法。去年,工厂年销售额在7000万元左右。
如今,吴永富工厂生产的产品,已从最初的60克“油酥米花糖”,衍生出了40多种相关产品。银耳早茶和椒盐、麻辣味的米花糖,还有小包装的迷你米花糖,成为了市场新宠。
吴永富坚信,江津米花糖的未来会更好。
就在这个月,“荷花”的米花糖生产项目竣工了。明年4月左右,工厂就将搬迁到德感工业园粮油食品园,在新工厂里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新工厂的设计产能达到了3亿元。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将进一步提升江津米花糖的品质和美誉度。
明年,吴永富打算研发更多米花糖新产品,开发更多新市场,并大力发展电商销售平台,让江津米花糖走向世界。
新闻纵深
改革开放40年江津工业蓬勃发展
从吴永富的言语中,可以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他和他的工厂带来的巨大变化。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江津米花糖的发展壮大,正是江津区食品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有人说,江津的一块米花糖,“甜”了一个产业集群。
在荷花米花糖即将迁入的德感工业园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一大批食品产业正在聚集。
德感工业园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建成区约1平方公里,累计入驻粮油食品加工及配套企业100余家,成功汇聚了“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福达坊”等国内外知名粮油品牌,中储粮、广州双桥、江西正邦、重粮集团、沈阳桃李面包、河南黄国粮业、江津酒厂集团等明星企业,以及荷花米花糖、帅克食品、慕莎食品等地方名特食品生产厂家。
园内产业涵盖食用油精炼分装、食用糖浆及休闲食品生产加工、白酒酿造、动物饲料、调味调料加工、原料及产成品中转仓储六大门类。
2017年,德感工业园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实现产值91.2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百亿大关。
早在2002年,江津就提出“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确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搭建工业发展平台,成立以德感组团为依托的“江津特色工业园区”,开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实现了以农业发展为主到大力发展工业的战略重心转移。
也就是从那年起,江津工业迎来了迅猛发展机遇期。
2002年,德感工业园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特色工业园区。同年,双福工业园正式批准成立。2006年,珞璜工业园加入特色工业园区梯队,被纳入江津工业园区“一区三园”体制。2011年,白沙工业园正式设立,标志着江津区工业正式跨入“一区四园”的新时代。
经过多年积淀,江津已形成装备制造、汽摩及零部件、新型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集群。汽摩及零部件产业形成500亿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形成300亿级产业集群,新型材料形成300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形成100亿级产业集群,食品工业形成80亿级产业集群。
截至2017年,江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34户,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395.2亿元,是1978年的百倍。今年前三季度,江津招商引资总额已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24亿元,预计全年招商引资总额将突破1300亿元。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