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在绩效考核中的银行“打工者”:“年轻人”自掏腰包买存款,支行行长花钱冲业绩

日期:2023-07-16 12:00:35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这也成了二季度末,王远找中介“购买”存款的直接导火索,他说道:“客户关系消耗一次,要维护很久。”

实际上,在日常工作中,王远很注重“提前安排”,他介绍,在行业里,最容易获得的存款资金就是“到期理财”,提前计算好需要存款的节点,给客户推荐对应期限的产品,比如将近季末、年末到期的理财产品,还有年初也是关键点,一些银行比较重视“开门红”时期的业绩。

王远表示,有时候到季度末没完成任务量,跟客户说一声,到期的理财产品多存在账户里几天,很多客户会同意。但是让客户帮忙将理财临时转成活期存款,很多客户不同意,因为麻烦且有利率损失。

“季末差得不多,就不求人帮忙了,花钱买一些存款,心里负担反而更小。”但在王远看来,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自己的服务和专业能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一天要完成的任务,其实都是平日的积累。”

而相比于王远,刚刚入行2年的小雯感觉压力更大。小雯就职于一家中小银行,“一个月工资5000元,每月任务500万元”,是她对自己工作的总结。

除了存款,还有个人养老金开户、快捷支付绑卡等任务。刚入职时是找亲戚、朋友帮忙,现在则是自己贴钱完成考核。

她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需要给中介提供网点名称、网点代码、金额以及进出时间等信息,自己会将成本控制在‘万13’以内,因为价格再高,她的奖金就覆盖不了成本了。

“或者自己贴息给客户,让客户临时把理财资金赎回,但是要高价,不能让客户吃亏。”小雯表述,有的客户很愿意,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发过贴,会有人主动找她“临时”存款,但大多数资金都不多,一次要找好几个。

在小雯看来,这就是个“数字游戏”,“月末、季度未花高价钱买存款后,过一两天就转走了,存款并没有真的增长,就是数据好看。”

小雯介绍,自己现在每个月秉承“有钱就买,没钱就躺平”的原则。

行长也做“存款冲量”

“这都是秘而不宣的事情。”刘冬是一名券商从业人员,他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他们是跟银行行长对接,每次资金量都是千万级别。

“你们是银行客户经理找,我们是行长直接找过来。”刘东表示,一些客户资金量很大,也需要高回报的投资渠道,银行月底冲量存款也属于银行存款业务,银行信誉度和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且冲量存款的收益比普通存款高很多,所以客户也愿意。

刘东在券商工作10余年,有不少银行的“朋友”,表面上是“公对公”业务,其实是私下帮忙给银行做冲量,属于一种行业层面的“潜规则”。

刘东介绍,月底转入、次日转走,千万资金一天收益几万元,有的银行网点为了防止冲量迹象过于明显,会要求存3-4天,那样利息更高。

“肯定没有协议,但都是互相信任才会帮忙。”刘东说道,对于银行如何能给出高息,他们不会过问,有的是行长自掏腰包,有的是银行内部贴息。

实际上,在月末、季末等考核节点,银行为了存款冲量,支付利率更高的“贴息存款”,也是行业内屡禁不止的问题之一。

目前,贴息存款主要分为阳光贴息存款、非阳光贴息存款两种模式。阳光贴息存款有存款凭证,到期后资金方可无条件兑付本息。非阳光贴息存款不录入银行系统,账户信息无法查询,让资金在银行账外循环流转。

而这其中同样滋生出了高息揽储“利益链”,一些“融资顾问”利用人脉和资源,替银行“找钱”赚取利差。

一名券商客户经理张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有客户会特意委托他帮忙找做“冲量”的银行,他联系到银行后,银行方面也会给一部分提成。

他表示,行业里有人专门做掮客,自己则是有人找才会帮忙“牵线”,大概回报是0.2‰-0.3‰。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内部贴息不符合监管规定,这会增加银行的负债成本,也变相增加了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同样不利于存款市场公平竞争。

根据原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持续深入做好银行机构“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强化员工劳动合同管理,严厉打击参与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充当资金掮客、经商办企业等行为。

同时,监管要求,针对重要岗位关键人员,要丰富监测手段建立更为严格的异常行为排查机制,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要严肃处理,提升从业人员风险意识和规矩意识。

屡禁不止的“灰色产业链”

“银行存款规模的考核就如同一场无法停止的马拉松,外人看起来存款已经很多了,但银行要的是增量,所以指标只能上不能下。”王远感叹道。

实际上,在今年年初,多家银行管理层提到“以量换价”一词,在贷款利率下行背景下,以加大信贷投放,做大生息资产规模缓解息差收窄对营收造成的压力。

而这一策略则需要大量低成本负债的支撑。一银行从业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对于银行而言,存款量不能减,但价格需要下调,就是所谓的“调整负债结构”。

他表示,显然,增量存款的利率更低,对于银行而言成本也会降低,而即使是“存款冲量”也并不完全是“左手倒右手”的数字游戏。在他看来,只存一天或几天的资金,为银行沉淀了大量的活期存款,如果体量够大,每月能滚动起来,对降低存款成本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另一方面,上述从业人员提到:“对公存款太贵了,尤其大企业有很强的议价权,所以部分银行会贴息去拉个人存款。”

数据显示,2022年,上市银行企业活期存款付息率为1.02%,是同期居民活期储蓄存款利率0.35%的近三倍。

实际上,“存款冲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监管部门多次发文完善存款偏离度管理,约束银行月末存款“冲时点”。今年6月,浙江省一农商行因存在绩效考核不合理导致部分基层网点存款“冲时点”等行为,合计被罚160万元。

早在2014年,原银监会、财政部和央行就曾共同发文,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以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同时,还要求银行不得采取高息揽储、通过第三方中介、以贷转存、理财产品倒存等八类方式吸收存款。

时隔4年,2018年,原银保监会和央行再次发文,完善存款偏离度管理,从七个方面杜绝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

但其中,“存款偏离度监管指标”值由3%调整至4%。监管指标的适度放松,在市场人士看来,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压力不无关系。

而对于“购买存款”带来的风险则被业内诟病。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部分通过网络平台“买”来的指标,在第三方业务办理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个人敏感信息的泄露,个人申请资料的伪造,或者违规营销从而带来合规风险;“买来”的客户往往薅羊毛的现象突出,最终留存下来对银行有价值的客户比较少,对银行来说得不偿失。

“市场对银行的评判机制就是如此,无论是监管也好,股东也好,对庞大银行机构的评判都是通过报表。存款‘冲时点’也是为了让报表好看。”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指出。

小雯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对于她这种刚入行不久的年轻人而言,客源较少。“已经把亲戚朋友都拉来存款了,但还是完不成任务量,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每上一个月班,就要‘欠’中介一笔钱。”

责任编辑: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