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险企对车险的定价依据为:商业车险保费=基准保费×NCD系数×自主定价系数。据此计算,此次《通知》调整后,车险保费最高可降价23.07%,最高可涨价11.11%。
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车险改革后,提倡更精确地根据客户的驾驶习惯、车型情况进行定价,每家公司的报价也会有差异。同一部车,90后或者60后驾驶所产生的车险费用会高于70后和80后;相同价格与年份的两部车,轿跑车的保费也会高于普通乘用车。另外,“零整比”倒挂的车辆也无可避免地面临车险涨价的情况,比如,一些豪华车主机厂对于修理的定价极不合理,车辆零件总价是车价的两三倍。根据高风险匹配高保费,低风险匹配低保费的原则,高端车型的商业车险基准保费也会遭遇上调。
那么,自主定价系数的进一步调整是否会使车主保费普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放开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对市场的盈利水平影响不大,因为保险公司会根据车辆的风险和自身经营能力给出合适的保费价格。因此,自主定价系数上、下限的双放宽,并不会带来车主保费普降的情况,“地板价”向下空间有限,只有少部分优质车主能够享受到降价待遇,而部分高风险车主保费会上涨,同时有望改善一些高风险业务投保难的问题。
对于此次自主定价权的扩大,东吴证券相关分析人士认为,监管发布《通知》的意图仍是进一步提高赔付率,压缩费用率,让利消费者并非等同损失,各地因地制宜有助于缩小各省之间赔付率的差异,进一步解决之前省际保费不合理的问题。预计监管意图鼓励行业通过差异化自主定价系数方式让利消费者,同时对于高风险业务(例如营运车辆等)进一步提高定价上限,以解决此前部分地区的营运车等高风险车辆投保的行业性难题。
上述东吴证券人士认为,自2020年9月全面推行车险综改以来,截至2021年一季度,新车自主定价系数从改革初期的1.034下降到0.975,此次调整将使车险定价更加精细化,对驾驶习惯良好的“好车主”保费会更低,但对于“高风险车主”保费面临上升压力。考虑到当前仅不足1%签单接近定价系数“地板价”(0.65),约5%签单接近“天花板”(1.35),预计行业自主定价系数平均值将保持稳定。
C 增值服务将成险企筹码
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在此前的车险综改后,车险市场上乱象频出,一些车险经营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例如,高手续费竞争和数据不真实问题;部分地区的费用反弹,违法违规行为重新抬头;投保端和理赔端出现违规新苗头;车险回溯周期偏短,拼凑自主系数等。
尤其是一些险企为了争取价格优势,还进行拼凑自主定价系数较高的车型业务。如刻意承保自主定价系数较高的特种车、重型货车及出租车,以平衡公司整体的自主定价系数。而这些操作,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定价系数放宽后,保险公司有了更大的定价权,更考验中小保险公司的定价能力。
由于保险公司有了更大的定价权,同车不同价情况下,价格差异化会进一步扩大,更考验中小财险公司的风险定价能力和精细化经营能力,市场竞争也会更为激烈。在价格敏感型的商车险市场,基于规模优势等,大型保险公司有向下调价的空间,一旦下调系数,中小保险公司是否跟随?不跟随,业务规模有限,一味跟随,可能会导致亏损。
大型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其优质的定价能力筛选出优质业务,并给予更优的折扣。中小公司的定价水平无法比拟,定价模型搭建或检验、定价因子的甄别和选取上的能力都更为薄弱,且受限于规模,各项成本难以摊薄,面对的也是被“筛选”过的业务甚至是劣质业务,经营越发艰难。为此,商车险市场“强者恒强”的格局大概率会延续。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自主定价系数进一步放开,但在监管机构指导、行业自律的约束下,非理性的价格行为不会持续,不必太过担忧价格“内卷”问题。
不过,让利保费仅是车险综改中的一部分。业内人士介绍,车险发展的趋势是服务化保障,包括对车险展业、承保、理赔及相关附加服务。车险基本服务的核心是理赔和防灾防损,防灾防损能达到双赢,即使客户获得保险服务,也减少公司赔付支出。在赔付方式上,服务式赔付可以让消费者的体验感倍增。强化商业车险附加服务则有助于减少保险事故、提高续保率,减少新单佣金支出。
而增值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附加值”,在当下保险发展中,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上述人士看来,除了保费支出减少外,车险综改的另一大看点就是规范了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即四项增值服务的推出,将“代办年检、道路救援、代驾服务、安全检测”等车险增值服务写入合同,编订统一的示范条款,从而创造更多保险公司为车主提供服务的场景。毕竟,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保险市场上,以服务取胜至关重要,而车险的增值服务,也将成为险企未来吸引消费者的重要筹码。
山西晚报记者 张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