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京东开始转变海外业务的发展方向,零售业务虽然急速收缩,但物流仓储布局却在加快。除了东南亚外,京东物流宣布加速布局北美、欧洲的自营仓网。
京东在东南亚的多年布局开始战略收缩,去年互联网大厂的出海热潮,至此迎来一次转折。
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源自东南亚业务的本土化挑战持续增强,后续投入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京东方面有信心借力回暖的中国经济,发掘出内地市场的新潜力。
阴云消散去年9月,有网友目击到刘强东在美国明州陪伴章泽天逛街。网传照片中两人站位贴近,显示出关系和谐。章泽天孕相明显,印证了刘强东出国陪伴妻子生子的传言。
当然,现身明州的刘强东还有着另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了结:明州案。
2018年的明州事件影响巨大,原本形象良好的刘强东声名瞬时跌入谷底,甚至不得已退居幕后,不能再在台前主管京东大小事宜。
京东也受事件牵连,内忧外患一并爆发,业绩低迷、股价暴跌,陷入了至暗时刻。
刘强东和京东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试图修复事件影响。而这次赴美,显然也是为了能够刘婧尧女士对话、谈判。2022年10月2日,双方宣布达成和解。
在刘强东当时的一份声明稿中,有这样一句话:“时间永远向前,我希望我的生活和工作能够尽快恢复正常。”
此后京东内部发生的许多大变动,证明“工作恢复正常”这句话,不是什么虚词。
2022年11月,京东高层开了次极为重要的会议。素来强势的刘强东在会议上大发雷霆,不留情面地炮轰了一众高管。
“整个京东零售,只有1.5个人在会上说真话。”
“拿PPT和假大空词汇忽悠我的人就是骗子!”
这是2019年刘强东发布内部信宣布高管末位淘汰以来,最严厉的发言。那一年,他无奈退居幕后,把更多权力交付给了京东的二号人物徐雷,“京东最顶头的领导,一个是我,一个是徐雷。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务虚,老徐就是务实......”
刘强东曾撂下狠话,“谁不服徐雷,就是不服我。”而这句话的实质是,京东始终是刘强东说了算。
稳如泰山的投票权,保证了京东这艘大船上,掌舵的人始终只有刘强东一个。
但放权之后,刘强东必然京东的一线业务之间有了距离。时间、地理上的阻隔,让他的掌控难以完成,就连号称刘强东亲自带队的京喜业务,也迎来了极其尴尬的结束:这个聚焦下沉市场的一级事业群,存续两年半就草草解散。
大公司病在京东蔓延,疫情对电商各环节的影响极大地拖累了京东的业绩增长。“这样下去早晚会成为第二个苏宁”。
面对这样的艰难情况,自信的刘强东,有很大可能,选择重新出山。如今明州案了结,无案一身轻的刘强东有了更多底气。
重回幕前细数京东最近的大事件,可以发现刘强东手上握着的筹码已经充足。
去年11月,刘强东一面在高度保密的内部会议上痛批高管,一面发表全员信,宣布要对员工和高管待遇进行“一升一降”,提升全体基层员工待遇。
从五险一金到10年数百亿的“住房保障基金”,再到刘强东本人捐款1亿人民币,扩充“员工子女救助基金”。
这样的表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刘强东的个人形象,再度强化外界对于京东的正面认知。
京东2023年的新春贺信,更是凸显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54万个兄弟的背后就是54万个家庭的生计,这是多么沉甸甸的责任!”
“接下来,公司还将持续提升所有物流、客服等基层员工的福利保障,公司即便是短期内承受一些成本上的压力,只要条件允许,就要给他们最好的待遇!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作为2022年豪捐149亿的中国首善,刘强东重回幕前的舆论道路已然铺平。
从更高的纬度来看,三年疫情中缓过劲的中国经济,也有了更宽厚的土壤,容纳、滋养电商巨头的发展。刘强东的多年老对手马云,近日频频露面,同样透露出看涨中国的意向。
近期蚂蚁集团的整改消息,则预示着互联网金融行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这也意味着京东数科的上市机会,也在前方等待。
这个2023年,注定风起云涌。
作者 | 吴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