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幼儿园,秉持“贴近乡土”的教育理念,朱台镇中小学生在劳动和实践课堂中体验到了别样的幸福。
作为“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中国厨房设备产业基地”“山东省美丽宜居小镇”“山东省装饰纸产业基地”“鹧鸪戏之乡”,朱台镇有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资源。广阔的乡村给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提供了天然而真实的场域。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蔬果大棚学习现代育种业、生物学知识,走进工厂学习工业生产知识,走进乡土文化遗产学习传统艺术、理解乡土文化……勤劳、淳朴的价值理念和知乡、爱乡的情感也在学生的心田扎下了根。
“通过了解家乡,我感受到了自己与家乡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感上的联系,家乡的土地仿佛源源不断往我的身体里注入着某种力量。我爱我的家乡。”朱台中学学生杨丽洁说。
“小课堂,大收益”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像许多乡村学校一样,朱台镇几所小学出现生源流失、学生数量减少的情况。面对困境,朱台镇教育人调研后决定转变教学思路,化劣势为优势,优化“小班制”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充分因材施教,为学生打造“专属”的学习方法指导,真正实现“小课堂,大收益”。
“小班制”教学模式,不仅使区域内学校走上一条“小而美”“小而优”的精准化发展道路,同时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融洽度的提升也给学校师生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课上“小班制”,课后活动多。每周三下午的社团活动时间,朱台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内飘逸着墨香,处处可以听见围棋落子声、读书声,操场上篮球、足球、跳皮筋、滚铁环等活动热火朝天……朱台镇中心小学充分挖掘校内师资资源和现有配套设施,开设多样社团,让学生享受到丰富的课后服务资源带来的幸福。
“作为乡村教育人,我们不能只看到阻碍乡村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要积极应对,开拓创新,挖掘乡村教育独有优势,以社会各界对乡村教育的支持为助力,带领乡村教育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幸福发展之路。”任利利说。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31日第2版
作者:通讯员 宋以生 张爱梅 | 本报记者 黄 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