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立一个儿子为太子,也就堵塞了其他儿子的希望,又会引起兄弟之间的争斗。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事例。
但这样的情况总是少数。大部分时候,父子兄弟的矛盾,还是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因为他们之间除了有权力的争夺,还有共同的利益:不管是老子当皇帝,还是儿子掌实权,也不管是大哥坐皇位,还是小弟称孤道寡,总要有国家才行吧?如果国家灭亡、山河破碎,保命都不容易,还谈什么利益争夺?为了整体利益,大部分儿子、兄弟,还是愿意辅助父兄的。
说到这里,秘密立储制度的弊端,就不言而喻了吧?就父子而言,不公开继承人选,就没办法给继承人培养锻炼的机会,将来坐上皇位也可能不会管理国家;就兄弟而言,既然没有公开,那就人人机会均等,每个人都跃跃欲试,不仅造成内耗,而且可能引发骨肉相残,徒损实力。
雍正的秘密立储,是一个特殊时期、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他四十四岁才继位,刚当皇帝时有一众兄弟虎视眈眈,靠着血腥残酷的手段才消除异己、坐稳了皇位。当了皇帝十三年,就匆匆去世了。
虽然雍正好道求丸,但是他对自己的健康情况未必毫无知觉。秘密立储,既为可能出现的“暴崩”做好了准备,又保留了后手:如果密诏上的继承人不合心意,随时可以更换,不像废立太子那样兴师动众、动摇国本。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如果雍正活得长久一点儿,对继承人有了更稳定的想法,他会不会改变秘密立储的方式,而公开册立太子呢?
下一任的乾隆,也用了秘密立储的方式。不过乾隆退位做了三年太上皇,而在此期间,国家实权仍由乾隆自己把握,嘉庆等于在父亲监督之下实习。所谓的“秘密立储”,就完全是一种形式了。
经过这两任皇帝的偶然操作,“秘密立储”成为一种制度,被固定了下来。但是也只有嘉庆、道光两朝以此法立储。咸丰仅有一子,公开秘密都只能由他继位。同治、光绪均无子嗣,不需要立储。
随着清朝灭亡、帝制终结,秘密立储制度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