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握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关系
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目的在于“学史明理”,促使共产党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团结拼搏和勇于创新,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新时代新征程践行初心使命需把握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围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涵养目标探索丰富多彩的涵养手段和涵养方式。鼓励和支持各个地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善于将地方党史、地方革命英雄、地方革命故事等纳入党史学习课程。各级党校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知识背景、年龄特征等开发差别化党史学习教育课程,集中学习课程注重普遍共性,自主学习课程则要体现差异性和多元化。在教育方式上采用理论灌输的同时,开展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在教育效果上既要注重客观历史事实、历史史实的陈述,亦要注意情感感染和心理吸引的渲染,使得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浸入心扉的效果。以目的导引手段,以手段趋向目的,促使共产党人坚守和践行初心使命的宏伟目标。
四、把握认知与行动的递进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党史学习教育是受教育对象获得和接受党史知识,形成影响和支配其行为的党史观的教育活动。这一过程是兼具感性认知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一方面,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需向党员干部准确无误传授党史知识,运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手段策略提供丰富多元的党史知识经验,使其对初心使命获得良好的直观感知、感性记忆和心理刺激,强化作为初心使命践行者的感性认知及历史认同。另一方面需将初心使命的感性认知提升为实际行动,以初心使命的历史认同推进共产党人实际工作。立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东西部区域均衡发展。重点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降低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住房负担,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品质和社会保障水平。调控和克服分配不公和分配差距过大的不良趋势,促进分配公平和分配正义,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涵养实践的历史认知递进为行动自觉和行为担当,通过实际行动奋力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空间治理逻辑与创新路径研究”(GD20YXY01);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22年一般课题“新时代革命精神涵养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逻辑进路及其实现机制研究”(XYYB202202)】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