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高考”——选官制度的发展过程!

日期:2023-06-24 12:25:41 作者:fuli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世官制即贵族世代为官的制度,依据血缘关系采用官职世袭办法进行官员的选拔任用,世卿世禄制是世官制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说当官是贵族当的,平民老百姓是没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的。我们回头看春秋战争,其实就是贵族之间的游戏。

世卿世禄制

战国时期到秦朝,有世袭官制、保举、军功授爵、劳绩升迁、统治者征用等等。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军功爵制

两汉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总的来说,就是唯才是举。

察举制

东汉末年,士族门阀阶级兴起,察举制被士族门阀阶级控制,逐渐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其实就是察举制的一个变种,前期看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行、家世为辅助参考。后来发展到只看家世门第出身,形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彻底沦为士族门阀阶级维护特权的工具。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对比

隋唐时期,随着士族没落,新兴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出现。科举制以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来选拔人才,不再看家世背景、名声威望。贵族、平民都可以自由报考。到了宋代“科举制”逐渐完备,也因此寒门士大夫阶层崛起,宋代迈向了真正的“士大夫时代”。

科举制的发展史

“科举制”存在了1300多年,因为我国历史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科举制度伴随儒家文化向周边扩散,比如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等都深受影响。

科举制的优缺点

虽然后期科举制度的消极弊端逐渐显现,但不可否认的,它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王朝引进人才的渠道,吸收了大量中下阶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给了平民出人头地的机会。

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人才

前面提到的古代金榜题名和落榜,很显然就是和科举制度绑定在一起的。大家点赞关注,下期淮下书生讲一讲古代一些有名的落榜生,如果他们金榜题名了,历史会怎么样?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责任编辑: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