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内国际,争创“广州经验”
问:广州正着力打造一流税收营商环境新高地。我们留意到,去年9月广州成立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实践研究中心,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杨绪春:营商环境优则企业兴,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水和土壤,决定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成色。在当前区域竞争、城市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在经济下行、产业链受阻、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良好的营商环境显得更为重要。营商环境中,税收环境伴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税收环境好坏直接关乎整个营商环境。对此,我们深感自己的责任,特别是在当前拼经济、拼项目、拼招商、拼企业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广州成为投资的乐土、成为企业家眷恋的城市,需要我们大家共同营造一个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些年,广州税务部门一直在这方面努力,但是我们自己要经常反省自己,检审自己,要直面市场主体需求,以及我们还存在的痛点和难点。
为进一步打造更低成本、更便捷、更集约、更可信赖的税收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任务落地和做好迎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准备工作,我们筹备成立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实践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囊括企业、大学、独立研究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及税务部门的人士;不仅有广州的,还有其他城市的。我们想用开放的心态,让大家共同来参与、评判、监督、维护、咨政、协力营造优秀的税收环境。由于税收环境常常不是孤立的,许多事情关联在一起,有些地方不是简单指责的问题,需要系统的良方和行动。因此,税收营商环境实践中心就是奔着针对企业的需求来的。
问: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实践研究中心有怎样的发展计划?
杨绪春:我们计划用3至5年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创新案例,培养一批“视野广、专业精”的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人才队伍,培育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可复制推广的“广州经验”,实现“三个助力,四个服务”的战略目标——即助力广州市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提高我国在全球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国际话语权,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服务税收现代化建设,服务好领导决策,服务好市场主体发展。
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已在一些领域展开了行动,譬如联合广州市社科院撰写了《优化广州税收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稳投资促发展》的《领导参阅》,向地方党政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问:除了实践研究中心,广州将如何继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杨绪春:我们有很多行动计划,列举几项如下:一是在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上再发力。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的政策让广州的纳税人最充分、最及时、最便捷地享受到。这方面国家力度很大,税务部门要与纳税人一道落实这些政策,包括社保费的政策。
二是在打造税收营商环境新高地上再发力。坚持对标国内国际,在更高站位、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学懂弄通世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做到“知规则、懂规则、用规则”。我们一直在构想制度的执行创新,希望广州在制度和规则上居于高地,所以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国内其他领先城市的经验做法,保持广州的环境竞争力。
三是在常态化提升纳税人满意度上再发力。“不满意,请找我”已成为税务部门与企业、社会这两年来打造的一个品牌,得到了大家的好评。现在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问题响应处理效率,着力解决现阶段纳税人缴费人的集中诉求,如提升办税缴费系统体验感,推动信息系统平稳上线、故障修复及时和功能逐步优化;“穗税连心”税企沟通群规范管理方面,充实答疑力量,推动各区局组建涉税中介志愿服务队伍,探索智能咨询机器人“税宝”群内推广应用。
四是在税费服务体系智慧赋能上再发力。科技在税收上的应用可以为纳税人和社会带来许多便捷,我们努力通过提升信息化、大数据等水平提升对纳税人的精准服务。今年要继续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构建“非接触式”智慧服务新生态。结合工作实际,梳理、培育、孵化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工具箱”,“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确保优化营商无止境,亮点举措不断档。进一步加大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争取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智慧税务品牌。
穗港澳税收合作
推出更多相趋同、相对接、相协作的办税缴费便利化举措
问:《南沙方案》为大湾区建设带来新契机,尤其在税收利好方面。广州税务如何保障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杨绪春:中央从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上出台了《南沙方案》,所涉及的税收政策,我们一直在加快实施的进程。我们首先是出台了相关实施办法和申报指南,除此以外,针对南沙个税政策涉及的“港澳居民实际税负”计算问题,考虑到具体对接操作、税负和计算等事项较为复杂,我局在兼顾申报简便和贴近还原港澳税负原则下,为港澳居民提供指定渠道进行税负和减免税额测算。相关辅助软件目前已完成开发,即将上线应用,实现信息系统自动运算、纳税人便捷填报,最大程度方便港澳居民享受优惠,提高退税办理的便捷性。
问:针对穗港澳三地的税务合作交流,有哪些成果?
杨绪春: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加强与香港的直接对接有利于《南沙方案》中规制对接的推进。为此,我们搭建了与香港税务领域官方、非官方的合作机制。为推进南沙个税政策中内地与香港税收规则对接工作,共同促成省市区三级税务部门与香港税务局开展工作交流。通过这次交流,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南沙个税政策“香港税负”的计算方案,更在建立沟通协作渠道、税收管理和服务、人员交流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共识。此外,我局还与香港税务学会建立了穗港税务长期合作机制,启动了政策研讨、课程培训、学术研究等系列合作项目。
我们还推动了穗港澳税收专业发展和人员交流。我局在南沙开设了港澳涉税人士服务专区,为跨境执业人士和机构开设登记备案和服务管理专窗,实行港澳涉税专业人士跨境执业一站受理、全程服务、快速响应,并提供面向涉税服务专业机构或涉税服务专业人员的各类专项便捷服务,帮助港澳来穗涉税专业人士快速熟悉内地政策。同时,面向港澳青年推出“税文化交流”系列举措等。
问:接下来,将聚焦哪些方面推进三地税收合作与对接?
杨绪春: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涉穗港澳税收规则对接的工作事项,特别是关系到在穗港澳三地跨域经营、执业或生活的纳税人税收权益的关键问题。比如,可考虑为在南沙先行启动区的港澳企业提供跨域涉税诉求对接响应服务,合作辅导港澳企业用足用好南沙税收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解决企业因三地税收规则差异等原因导致的跨境涉税疑难问题。
二是持续推进穗港澳可协作共建的税收服务事项。此前,我局在南沙推出了“湾区之心·税动力十六条”特色税收服务举措。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与港澳税务领域共同研究探索,推出更多可在穗港澳三地相趋同、相对接、相协作的办税缴费便利化举措,为支持港澳居民融入内地发展提供更多税费服务和社会保障支持。
信心
不断深化税源培植巩固成效
问:近日,中央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多次强调“信心”。展望2023年,广州税务的发展信心从何而来?
杨绪春:尽管2023年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但是广州税务发展信心还是满满的,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一是来自广州企业界的信心。从税务服务对象看,广州市场主体突破190万家,在中国城市中名列前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30家,广州的企业市场化程度普遍较高,应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韧性较强,疫情政策优化调整后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广州的市场化氛围好,无论民企,还是国企,在新一轮的大发展中都会找到自己的空间。从存量税源上,我们是有信心的。
二是来自政策层面的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大量政策信号。广州对抢拼经济、抢拼项目、制造业当家、大抓招商、更大力度改革、更高层次的全面对外开放、激发消费和投资、城市改造升级,仅今年投资将突破1万亿元,“攻城拔寨”项目1722个,我想这些强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举措,会形成巨大的经济体量,因此我们对新增税源是有信心的。
三是来自营商环境和税源培植方面的信心。目前广州正在致力于营造国内最好的营商环境,在税源培植巩固方面形成越来越成熟的机制,相信这些会稳固更多的税源,吸引更多的税源流入广州。税收共治正在形成,这也是一个信心。
四是来自整个社会层面的信心。疫情防控政策因时因势优化后,大家心中都潜藏着一种想干事的冲动,这些天广州街头、商场、机场、火车站再次恢复人潮涌动的景象。流量经济对广州重要,只要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流量就会几何级地放大,也意味着税基在恢复。
五是来自于税务队伍方面的信心。广州税务会在制度创新、精确执法、精准监管、精细服务上再出实招,近两年广州税务为推进高质量税收现代化,群策群力推出的24项战略及行动计划,也将会再次汇聚力量,构成税务完成各项任务的信心。
近期我们的发票供应量、开票量、受票量都呈现快速恢复态势,我们到一些新兴科技企业调研时,能明显感受到市场主体的活力和企业的信心在逐步回升,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实施税源培植巩固战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我们推进各项税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问:针对提振发展信心,广州税务有什么计划?
杨绪春:接下来,总体上我们是按国家税务总局、省局及市委、市政府的布置全面而又重点地推进工作。广州市2022年税费收入(含海关代征)首次突破万亿元,这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我们一方面要扛起责任,依法依规组织好税费收入,继续承担起广州这座城市的税费贡献,同时,严格组织收入原则,绝不收过头税。将继续实施税源培植巩固呵护战略,秉持“活水养鱼、水深鱼多、水好鱼悦”,进一步推动重点税源企业定点联系机制做深做实做细,推动建立“引进前预测性评估、建设中监测性评估、建成后跟踪性评估”工作机制,不断深化税源培植巩固成效,全面跟进和服务全市“攻城拔寨”项目。继续落实好各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增强对外开放性,确保《南沙方案》各项政策简便合规快享;抓住国家确定广州作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及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迎评的机会,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上,再采取一系列措施,让企业享受更便捷的税收服务;抓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差异化、分类化、团队化、清单化的征管改革,刀刃向内加强队伍约束管理;在智能应答等智慧税务方面加大力度,让广州企业享受到最好的智能化的税收科技成果;协同地方党政和经济部门助力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提升发展活力,彰显税收服务国家治理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相信2023年,国家、企业、个人都会更美好。
统筹:南都记者冯芸清
采写:南都记者梁思华 通讯员杨瑞轩
图片:通讯员提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