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湾区专项债券市场快速扩容。据统计,2018~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从653.4亿元增加到3027.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6.72%;总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达到8984.24亿元,各年占全国发行比例分别为4.83%、5.63%、4.92%、6.48%、7.54%,整体呈上升趋势。
2018~2022年,大湾区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涉及九大投向领域。有3个投向领域5年累计发行规模超千亿元,分别是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发行规模分别为2537亿元、2516亿元和1347亿元。社会事业、土储、农林水利和保障性安居工程4个投向领域的发行规模介于100亿~1000亿元之间。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的发行规模较小。
对比全国、广东省(含深圳)、大湾区的投向领域发行规模占比分布情况可以看到,发行规模靠前的都是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大湾区更多支持生态环保和农林水利领域。
莲花债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
市面上另一种大湾区债券定义是从发行平台角度来看的,即在大湾区债券平台发行的跨境债券统称为大湾区债券。
2022年12月深交所发布《大湾区债券平台跨境债券挂牌业务试点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启动大湾区债券平台跨境债券产品挂牌服务试点工作。《指引》明确,大湾区债券平台定位于跨境债券的信息披露及相关服务,试点范围为在中国香港地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产品,且发行人应为中国政府类发行人以及优质企业类发行人。发行人与深交所签订跨境债券挂牌服务协议后,在大湾区债券平台展示跨境债券基本要素并进行持续信息披露。
“目前大湾区债券平台尚处于试点阶段,披露发行主体仅为地方政府(深圳市政府和广东省政府),预计未来随着大湾区债券平台逐步成熟,涉及发行主体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展且发行债券品种也有望更加多元。”程泽宇认为。
债券市场跨境融资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境内机构赴境外发债,二是境外机构来境内发债。“目前大湾区跨境债券融资主要有三个重要路径,分别是以熊猫债为代表的境内外国债、以中资美元债为代表的境外国际债和以点心债、莲花债为代表的离岸人民币债券。”程泽宇介绍。
熊猫债是指境外机构在中国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发行人包括多边机构、主权政府、其他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等。据联合资信统计,按照跨境债券的发行主体(总部或母公司)所在地位于大湾区范围内的划分标准(下同),2015年至2023年一季度大湾区内熊猫债累计发行3728.1亿元,占全部熊猫债累计发行规模的58%;平均每年发行占比约54%,表明熊猫债发行人主要集中在大湾区。
中资美元债券又称“功夫债”,指中资企业在离岸债券市场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据联合资信统计,2020~2022年大湾区债券累计发行中资美元债券1867.9亿美元,占全部中资美元债券发行规模的28.3%。但单个年度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由2020年33.3%下滑约11个百分点至2022年22.5%。
点心债是指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据联合资信统计,2022年来自大湾区主体发行的点心债数量较少,主要是因为2022年4月以来,香港金管局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也开启了加息节奏,使得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成本高于在岸,导致大湾区主体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的需求相对较小。
莲花债是指境内外企业或政府机构在澳门特区发行、登记、上市的离岸债券,发行币种包含人民币、美元等其他货币。为推动莲花债市场的发展,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澳门与珠海横琴的协同发展,研究探索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在澳门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证券市场。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印发,提出支持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鼓励和支持境内外投资者在跨境创业投资及相关投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2023年2月,《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探索合作区金融创新与琴澳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路径。6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赴澳门发行债券专项扶持办法》印发,旨在提高澳门债券市场对境内企业的吸引力,引导企业优先选择在澳门发行债券。在以上政策的支持下,莲花债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6月末,MOX澳交所上市债券规模达4857.7亿澳门元(约4331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近19%。市场人士认为,未来凭借政策优势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机遇,莲花债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
绿色产业融资渠道拓宽
2019~2022年,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由4229亿元迅速飙升至1.73万亿元,4年涨幅超过300%。据联合资信统计,自2019年以来,大湾区发行主体发行绿色债券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其中,2020年突破了2000亿元,大湾区主体发行绿色债券规模较为可观。“我国正在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债券市场为支点,有助于提升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并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程泽宇认为。
近年来,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各重点城市陆续出台多项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绿色债券市场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绿色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发展空间广阔,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国际化的政策上呈现明显优势。
2017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广州市作为全国五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印发《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积极支持绿色企业境外直接上市融资和发行绿色债券,支持试验区外资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或子公司按规定在境内银行间市场发行人民币绿色债券。
201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双向互动,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政府鼓励的对外投资项目,加强项目的环境风险管理,通过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深港合作优势,引导长期、稳定的外资投资绿色债券。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也积极出台政策,推动绿色债券的发展,并在2018~2019年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推出“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上限达1000亿港元。
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研究在澳门建立绿色金融平台;支持广州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深深港绿色金融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围绕绿色金融制定了不同规划,奠定了大湾区发展绿色金融的主基调。另外,香港还积极提高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引导金融机构投资绿色债券,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渠道,同时还在证券交易所专门设立绿色债券板块。
“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推动利用离岸资金发展绿色项目,拓宽全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和开放水平,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同时,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应着重于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为中外绿色金融标准的统一提供示范,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消除国际投资者对我国绿色项目的投资顾虑,提高国际绿色融资机构的接受度。”程泽宇提出,未来大湾区债券或可以,以绿色金融先行先试,健全跨境人民币债券市场金融产品及业务,鼓励珠三角9市优势产业联动区域拓宽跨境发债业务;加强广深港绿色金融合作,研发双币种人民币债券产品;逐步推动大湾区响应“一带一路”背景下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支持港澳机构积极参与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并将创新经验向大湾区各地分享、复制和推广,加强深圳和香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依托广东省内碳排放交易平台,建设大湾区碳排放外汇交易试点及碳金融服务平台;优先在深圳、香港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践行横琴自贸片区首次示范发行的双币种国际绿色债券和双创债券的举措,推动大湾区企业在港澳两地发行双币种(绿色)债券,以有效避免发行人和投资者的汇率风险;完善并丰富跨境发行的人民币债券业务;拓宽跨境人民币债券种类和规模,便利境外机构参与内地及香港债券市场的投融资渠道,同时做好境外输入性风险的监测和防控;支持香港和澳门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进一步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的枢纽地位,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的离岸人民币产品、大宗商品及风险管理工具等,探索在港澳试点发行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邵鹏璐)
责任编辑: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